2)第242章 两个难点_文明科学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突然降温,湿冷的北风在窗外呼啸,陆毅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感觉陷入了僵局。

  人类文明对引力时空的研究是走了捷径的,前有暗光文明智能战舰的曲率引擎作为参考,后有系统给出的频率共鸣的突破方向,所以人类才会这么快掌握曲率引擎技术。

  可实际上人类对引力时空的了解还不足以达到完全把曲率航行理解透彻,甚至人类至今都没能找到引力子,验证确定引力子的存在,明白引力子的特性和数据。

  形象点比喻,人类现在是掌握了使用技巧,却不知道曲率航行的完整技术原理,这就跟几年前大家都会用手机,却不知道手机的制造技术和详细技术理论一样。

  叮咚!

  在陆毅思考的时候,邮件提示声响了起来,是米国一位研究量子理论,研究强互相作用力的科学家发来的。

  【陆教授,您好。

  针对目前陷入瓶颈的物质崩解引擎,我这里有一个试验设想,不知现有的引力时空科技能否满足要求。

  我翻阅了联邦现有的引力时空科技,发现我们已经具备人造强引力场的技术能力。

  请问我们现有的引力时空科技,能否制造出接近黑洞引力,作用距离相对小,范围内同时制造多个稳定引力场?

  如果可以,那这将会是另一种区别于大型强子对撞机,能更好研究高能物理,研究物质微观基础的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多个强引力场的互相作用,对多个引力场中间的物质进行引力撕碎并“长时间“的维持,从而更细致更全面的研究物质微观层面的奥秘......】

  嗯?

  陆毅看到这份邮件的前言介绍眼神稍微愣了下,随即一脸认真地翻开后面详细的试验推论,也即数据层面的数据分析、逻辑层面的构思等。

  对科研而言,想法固然重要,但提出来的想法必须要有相应的数据支撑以及当前的技术能够满足才行,否则那就是无意义的空想。

  哪怕当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论述了时空的结构和引力的本质,但最终还是要等日全食时进行实际测量验证才算成功。

  “有意思,这个方法具备可行性。”

  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把这份邮件重复看了两遍,陆毅眼中闪过一丝激动。

  物质崩解技术,哪怕人类已经有了一台报废的物质崩解能量引擎作参考,但也需要对量子理论、对微观力场、对强力的研究达到一个很深入的程度才行。

  可浩瀚的宇宙时空好研究,微观的量子世界却是神鬼莫测。

  以往研究量子领域的物质微观结构,除了数学公式的推演,数据层面的完善外,实际试验如果要去形容的话,那就是轰,撞!

  利用强子对撞机对质子束进行疯狂加速,一直加速到临近光速的速度再让质子进行相互碰撞,然后在质子碰撞粉碎的瞬间收集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