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章_儒圣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儒看着这句话,陷入了思考。

  他知道知道这是四书之一《中庸》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讲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庸,是因为小人无所顾忌,肆无忌惮。

  而在《论语》中,也有类似的语句,比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

  看到这语录,叶儒就知道为什么当时的童生录取率不过百分之五了,这中庸之道貌似简单,但却隐约包含了圣道之力。

  凡心中所过激或胆怯,绝对写不出这句话的注解。

  因为中庸讲究的是不偏不倚,犹如天平一样,偏向那一边,都不行。

  思索片刻,叶儒提笔写道:

  “孔圣有一词曰:允执厥中。而过与未足皆不可成圣道,因此,执其两端,用其中为民,乃天理,天命,天道。”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极致也。唯君子未能体之,小人反是。”

  写完这两句,叶儒才气飞快的消耗,隐约之间,好像是有一股天道圣意在阻挡着他。

  不过,叶儒没在意,擦了擦汗水,继续调动才气,启动思想,提笔写道:

  “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小人之所以反中庸者,以其有小人之心,而又无所忌惮也。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君子知其在我,故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小人不知有此,则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

  这一部分,是朱熹为四书注解,朱熹乃是儒家的继承者,这一部分,深刻的说明了中庸之道的过和未足,君子的谨言慎行,以及小人的暴力极端。

  “一言以蔽之:中庸之中,兼中和之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最后一字落下,叶儒汗流浃背,思想堵塞,书宫中的才气,竟然所剩无几。

  没想到写完这经义义理,竟然会这么累,怪不得朝廷要给三天时间来做完这张试卷。

  在地球上,高三的时候半天就得将语数外等试卷全部做完。

  相比较,这里的答题时间还算是充裕的。

  叶儒擦了擦头上的汗,在休息了一晚上之后,开始写大儒的历史。

  这篇童生试卷是考的炎黄国半步圣者苏文墨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夫妇的历史。

  脑海中四库全书涌动,叶儒开始写苏文墨的历史。

  “苏圣出生于炎黄大同县,三岁可观文,七岁背诵四书五经,九岁成为童生,童生科举之时,凭借济世义理,获得案首,最后凭借仁之圣道,成为半圣,为守护大义,终身未娶,但却在五年前,神秘消失。”

  “苏圣竟然失踪了。”

  叶儒眉头紧皱,按理说到了这个地步,天下罕有对手,那现在的半圣苏文墨是谁?

  心头思索无过,叶儒将苏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