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二章 一根柴_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北回到家,看到了一床的绒线,问道:“守义,这是....?我给你打件毛衣吧?”龚小北说这话有点露怯,她可不会打毛衣。

  杜守义看到了预料中的情形,笑道:“明天给姨妈送点,其他你自己安排。别累着就行。”

  “哎。”

  两人正说着,杜守桂奔奔跳跳回来了:“哥,小北姐,我回来了。二哈,快叫我!”

  杜守桂现在的小日子不错,班里学习气氛好,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也很团结。除了吃得比家里差点,其余的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校园生活了。上礼拜还有点想家,这礼拜已经完全适应了。

  吃饭的时候杜守桂说道:“哥,我们国庆节文艺汇演,你给我想个节目吧?”

  杜守义想了想,“就山东快书吧!”说着他唱了起来: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

  闲言碎语不要讲,

  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

  这一‘当哩个当’差点把龚小北和杜守桂笑趴了。

  杜守桂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想要的帮助,不过也并非一无所获,她得到了一套杜守义制作的英语单词卡。

  医学专业想要走得远,对外语要求很高,而杜守桂由俄语转英语,几乎是零基础,在这方面她要努努力了。

  在六十年代学英语比想象中要难很多。因为没有影音辅助,英语‘听说读写’中的‘听’就无从展开。

  听是基础,人类牙牙学语是从听,从模仿开始的。没了‘听’,‘说、读、写’都要大打折扣。

  杜守义的英语水平不低,但那是‘学校英语’。论词汇量、阅读量、语法,他是佼佼者。但要论起‘说’,在四合院中就隐藏着一位比他还强一线的高手:娄小娥。

  娄小娥在教会学校完成了全英语基础教育。从小科班出身,论发音标准比杜守义高了不止一层楼。

  这是杜守义无意中发现的。稍稍用脚后跟一想他就明白了。

  解放那会儿娄小娥十一二,大钢厂资本家的女儿,可不就在最好的私立学校就读吗?

  他是想给自己和守桂找个‘话友’,可他敢在娄小娥面前露一星半点英语吗?要让许大茂知道了,一顶‘里通外国’的帽子就自动送过去了。

  算了算了,哑巴英语就哑巴英语吧,只要不耽误考研就行...

  又上完一个夜班,回家迷瞪了两小时后,今天的签到时间就到了。

  “叮,宿主今日签到奖励为,‘一根柴’猪头肉X10。”

  看到这不太正经的奖励,杜守义有些忍不住想笑。这名字已经让星爷玩坏了,太容易让人联想起某些‘季节’药了。

  要说起来,‘一根柴’和那个药没什么关系,但它的出处还真不是那么正经。它来源于《金瓶梅》中的宋惠莲。

  宋氏有一门绝活,能用一根柴禾就把一锅猪头肉炖到骨脱肉烂,所以得名‘一根柴’。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