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七章 茅台_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礼拜二上午。

  “叮,宿主今日签到奖励为,茅台酒X10。”

  土里土气的十瓶‘土陶’茅台出现在系统空间中。

  一九六一年,京都若论起酒的格调,排一二的应该是郎酒和汾酒。

  郎酒是‘御酒’,地位超然,谁来都撼动不了。而汾酒此时荣誉有二:

  其一,汾酒杏花村是开国大典用酒;

  其二,汾酒是一九一五年巴拿马金奖酒。呵呵,这两样里都没有茅台的事儿。

  这事说来就有点意思了,接下来稍微扯远一点吧。

  一九一五年万国博览会在旧金山举行,种花第一次由政=府组团参加。

  据史料记载,这一届种花酒类获金奖的是四家:汾酒,直隶酒,河南酒,张裕酒。没有贵州,没有茅台。

  日后河北、河南的酒说自己是巴拿马金奖酒,也不算太过吹牛,人家祖宗确实阔过。可茅台肯定不是。

  当时茅台是以‘贵州公署酒’的名义参展,获得的是戊等奖。甲乙丙丁戊...甲乙是金奖,戊等是银奖。

  至于什么‘评奖现场,摔破酒坛子,然后一举成名’,那更是子虚乌有,没影子的事儿。

  贵州省当时由茅台镇的‘成义’烧坊和‘荣和’烧坊两家联合参赛,冠以‘贵州公署酒’之名。

  解放后,这两家再加上‘恒兴’,三家烧坊合并在一起成立了‘地方国营茅台酒厂’。

  那已经是五二五三年的事了,跟开国大典差了好几年。所以说‘开国宴曾考虑用茅台’,这也是条不靠谱的传闻。

  四九年的茅台还是几家‘各自为政’的作坊,上不了开国宴这样的台面,想想那个土陶瓶你就能明白。

  茅台建厂之初吸纳了很多小酒坊,同时并存的商标有‘金轮’、‘新轮’、‘前进’等等六七个之多,这就是为了在各烧坊间做区别。

  所以,贵州茅台酿酒历史很长,可在六一年,距离它真正‘整合成型’也就十年不到的时间。

  这时的茅台酒厂还很‘年轻’。在白酒主流市场上,汾酒一直被称为‘酒老大’,这个称号维持到了八十年代末。

  杜守义第一次拜见‘丈人’宁远山时,买的就是两瓶虎头瓷瓶的‘杏花村汾酒’。这种‘精品包装’在六零年底刚刚上市,也是当时市场上公认的‘最高档白酒’。

  那么六十年代茅台卖多少一瓶呢?

  五三年刚建厂时茅台卖两块八毛四,出厂价更低,一块两毛八。

  到了六一年做过一次调整,出厂价是两块五,市场价卖四块零七分。这两个价格一直维持了十几年,直到七二七三年左右才再次提价。

  茅台是公认的好酒,可为什么在五六十年代,它的市场地位远不如后世那般‘辉煌’呢?

  一是因为酱香口味。二就是远在贵州,运输不便。这两条其实是一个问题,可以放到一块儿讲。

  可能因为气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