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四八章 必死之局(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

  因为即便不考虑新学一派。

  只算那些科举出身的正统儒家官僚,他们也都认识到了铜币和白银之间的这些破事,并且认为这是百姓穷困的一个原因。

  而一旦完成了货币改革,那么所谓的“萧规曹随”,就压根随不起来了。

  因为,刘钰现在搞得货币政策,实质上隐藏着极强的金融管控。

  有点像是“强制结汇”。

  大顺本身是不产金银的。

  对外贸易,是大顺货币的发钞行。

  对外贸易,又是管控的。

  管控的对外贸易,使得大量的白银进入了银库,发行等额的纸币。

  而这些纸币,又基本只是在先发地区流通。想要对内贸易,还是要结算为白银的。

  小额当然随便换。

  额度稍微大一点,就得说清楚,这钱是干嘛用。

  尽可能确保不要跑到内地去买地。

  纸币是有流通范围的,兑换行也只是在先发地区有,拿着纸币去远离先发地区的地方搞土地兼并,是不好弄的。

  虽然说,肯定会有许多的漏洞,肯定可以钻空子。

  但毕竟麻烦,而是钻空子找漏洞本身也是一种成本。

  加之一战打完,修铁路、搞印度、搞扶桑、发展工业等,收益率暂时非常高,远没到边际效益的阶段,此时的投资回报率也是高于买地收租的。

  是以,大量的货币,要么在投资领域、要么在商业运输领域、要么就是投降了殖民地或者新垦殖地区。

  至少,暂时是这样的。

  而大顺一旦完成了货币改革……

  那么,松苏地区的人,拿着钱,去河南买地,总不能不行吗?

  原本还有铜币、白银、纸票、兑付、审查等等的限制。

  完成货币改革后,金融上的监管等于直接扔了,钱四处流动,全国通用。

  好处不提。

  只说坏处。

  这土地兼并的速度,不得起飞啊?

  一年蹭蹭地这么多白银流进来,那还不直接往土地上跑?

  工业发展,是有极限的。而且积累的速度,比以前可快了几倍不止。

  照以前的积累速度,王朝周期可能得有个二三百年。

  而现在的积累速度、蹭蹭流入的白银,那土地兼并的速度可是直接起飞。

  以前当个商人,攒个万把两白银,难。

  从万把两弄到三万两、五万两,更难。

  现在,赶上风口,赶上机遇,万把两白银,增值到三五万两,不要太快。

  钱多了。

  而且,甚至可以说,先发地区继续搞下去,等着扶桑金银挖个差不多,先发地区几乎拥有整个大顺60%的货币,甚至更高。

  说句难听的,等着扶桑的金银挖个差不多,就大顺这个按亩交税服劳役的政策推动下的之前的低地价,松苏地区聚集的金银,理论上能买下半个大顺的耕地。

  到时候,又有一大堆的事。

  诸如买地导致地价飙升、地价飙升导致土地成为一种投资期货更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