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江湖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那买了一处小院,拨了几个年老的在那看着房子。

  武德宫在前明的太保街,原本是前朝的太监官房。所谓官房,就是厕所垃圾处理处,紫禁城的各种便桶都送到这里清洗、储存。

  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异想天开地想要用“女官”代替太监,以解阉人之苦之祸,虽是仁政,实则空想。

  疑似穿越者的李过,也说:查阅典籍,唐明宗的内宫宫女为100人,既有记载,可知这个规模的宫廷,是不必宦官也可以保持正常运转的。可将这个数字为上限,作为给子孙的训诫记载下来。

  后来李来亨试了几年,发现有点难,没有太监这皇权很是问题,只好弃用了这个脑洞,继续用太监。只是在宫女数量上不敢违祖训,毕竟他是义子,祖训这种事更要慎重对待。

  原本的太监官房也就改作别用,建成了武德宫。

  这里与太学就隔了一条街,旁边就是元代修建的柏林寺。

  原本历史上,这地方是满清的雍和宫和炮局,建国后改成了劳改所,故而才有了北京城老炮儿之说——经常进炮局劳改所的人,简称老炮。

  这里紧挨着内城的城墙,挺偏僻的。隔着一条街,就是太学院、国子监。太学学生和武德宫的学生经常打架,已算不得京城的新闻。

  进了武德宫,就看到一群勋贵子弟在那唉声叹气。

  “好容易在家歇了一个月,这又得熬上三个月,这日子可咋过啊?”

  这里不是监狱,只是晚上要在这里住宿,没有丫鬟暖床、婢子研墨,这些人就颇受不了。

  刘钰在武德宫内舍里,算是勋贵子弟中的头目。一则出身开国公爵府邸,二则他的考核成绩也算是这群勋贵里的佼佼者。

  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武德宫里也是拉帮结派。

  勋贵子弟瞧不起那些积累军功得以入学的“寒门”子弟;三品四品武官的子弟巴结这些勋贵子弟;品级更低但是靠着父亲的血杀出来的军功得以入学的“寒门”子弟,也瞧不上一群不学无术吃不得苦的纨绔;正直的,看不起那些巴结的走狗。

  都说刘钰是矬子里面拔大个,就是这个意思。

  武德宫里学的最好的、能升入上舍的,基本都是些从军营“营学”里出身的世兵子弟。

  《木兰辞》云:策勋十二转。

  大顺也有一整套的功勋体系,理论上一个小兵靠着砍人也能砍出来个“策勋十二转”,砍出来个“上柱国”。

  当然,事实上……

  一般也就是砍到个云骑尉、飞骑尉,给儿子搏一个能入武德宫的机会。

  这些世兵子弟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吃苦努力那是刘钰这样的勋贵纨绔拍马也赶不上的。

  如今在西北掌管大军的制将军、陕甘节度使,就是个世兵子弟出身,靠着努力和军功爬上去的。当年在武德宫,也曾酒后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