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终章 九三年(廿一)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

  海军现在又没废,而且都顶到好望角了,现在修天津到金陵的铁路,完全可以往后排一排。

  要办的事,多了去了。

  况且说,这条路,完全可以商办嘛。

  朝廷的钱,还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然而商业那边立刻就给出反馈:商办,没人出钱。

  这条路,不比往松辽分水岭修,既可以用土地增值来给钱、又可以扩大贸易,大为有利可图。

  现在海运既兴不说,本身西边就有京汉路了,东边海运完全在自己掌握之中,沿途也没听说有什么不得了的价值。

  年息几何啊?

  到时候,收费低了,年息给不起。

  收费高了,那不是都跑去海运去了,更没货走?

  总之,要修,朝廷修,商贾不愿意出钱募资。除非,朝廷再卖点国有土地做补偿。

  或者说,要募资修,也行。不卖国有的土地补偿,可以,加个附加条件:

  和当初修往松辽以北的铁路一样,那时候既是加了附加条件的,参股者可以优先低价买黑龙江的国有的土地开大豆种植园、并且朝廷保证扩大大豆的市场、击败印度制糖业、扩大日本对大豆肥的需求等等。

  那么,现在也一样可以加个附加条件啊。

  比如说,修了从天津到金陵的铁路,那么朝廷就放开钞关限制,允许商人募股修东西向的铁路。

  东西向的铁路,也即从先发地区通往内地市场的铁路。只要朝廷放开,商人是愿意出资的。

  而这个想法一出,激进派则认为,既然是这样,那不如说,把在苏、鲁的激进政策,用在内地。

  强制赎买地主士绅的土地,强制作为工业投资,修东西向的铁路。

  这样,一举三得。

  一来,集中资源,改革亩税,征收赋税,为千百年计,狂造船,征税补贴,把人送往扶桑垦殖。

  二来,一旦内地有灾,则可通过东西向的铁路,迅速运输粮食,从而保证赈灾的效率。

  三来,也直接把大顺现在这种缝合怪的状态解决了。直接上这种强硬手段,逼着地主把钱强制作为工业债券,顺带也把科举制改了,复上古学校制。

  也即是说,仅仅围绕着天津这一座城市,很多政策都是乱七八糟、七嘴八舌,办起来极为困难。

  这倒不是说李欗就一事无成。

  实际上,上台之初,他和刘玉说的那几件事,他还真办成了。但办成之后,他就发现,寸步难行了。

  牵一发、动全身。

  正如刘玉之前说过的,不怕折腾,就怕不折腾。

  只要折腾,必要出问题。

  李欗不是对小农有承诺而被推上去的皇帝,他是对大资本、军功贵族、底层军官、长役士兵、海军、以及一部分实学派和复古儒学派的“读书人”有承诺,而被推上去的。

  在他上去后,强行催动了大顺的工业发展,却也加剧了社会矛盾。

  等着前面一通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