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二四章 预备役和实学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堂没有建立太多的时候,等同于八成的军官都是良家子。

  皇帝不愿意看到这样,便要开办新的实学学堂。而短期之内良家子们又看不出来竞争,反倒觉得军校给了更好的出路,等到实学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后,他们的优势就会抵消。

  到时候,要么老老实实接受,要么就被清洗掉……或者,有本事就搞兵变、清君侧,保留自己的隐性特权。

  而一旦实学学堂多起来了,更多的人开始去学和圣人之言无关的实学,这个氛围可以催动出更多的优秀的理科人才。

  实际上……军校学的那些东西,其实科举出身的一样能学,并不是很难,除非去当炮兵或者海军。

  但既然武德宫三舍法本身就预留了一个和科举并行的路线,自然是要假装非得学足够的实学才能考军校。

  非就是个选拔而已。

  就像是大顺之前从八股改回策论、又从策论改回八股一样,只是挑选出不那么笨的人而已,真正的学问都是日后慢慢从实践中学到的。

  兴办实学之后,基数大了,或许就真有那么十个八个的沉迷于数学、物理当中,引领时代的学术前沿。

  而且缺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自小洗脑,日后也更容易传播一些思想。

  印书的成本又不高,识字就能看懂的小册子,最适合煽动的就是这群识字、有学问,但是又被科举视作没文化的人。

  陆军军改,对刘钰而言,真正在乎的还是实学。借军改的壳,要兴的是实学。

  至于皇帝到底要不要下大决心军改,他的态度也就是说着要走三步,实际上只想往前迈一步。

  海军允许了,只要能保证五年之内有一支两万多人的新军,能打赢日本,能攻下巴达维亚和马六甲就行。这就是底线。

  只要皇帝动了军改的心思,就有几个完全绕不过去的地方,总有一个是刘钰想要的结果。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