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三二章 为什么是锡兰(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我还烂的比烂优势,荷兰人还是有自信的。

  依靠锡兰的中低种姓和自耕农做基本盘,压制住移民过去的大量华人,绝无问题。

  移民锡兰,当然也与公司的高层决策也有关系。

  公司判断,蔗糖贸易是完犊子了。

  巴达维亚的糖厂质量比不过台湾、价格比不上孟加拉、至于古巴糖海地糖,那差的就更远了。

  但是肉桂原本只有锡兰产,即便被葡萄牙人弄到了巴西去,可欧洲市场大家一半一半,这亚洲市场荷兰还是可以独占的。

  所以应该不会出现巴达维亚蔗糖的情况,导致出这么大的乱子。

  除了肉桂,锡兰还有槟榔。

  吃倒是无所谓,这玩意肯定是比不过新兴的嗜好品,比如烟草、咖啡等。

  但印度人用这玩意儿染布,红褐色的棉布在印度很受欢迎,所以槟榔作为一种染料,卖给印度也可发财。

  此时世界前二棉纺织品大国,就是中印。

  十七人绅士团判断,印度的棉布将永远强势下去,欧洲人永远比不上。而荷兰本身就没啥纺织业了,资本都流向高利贷、债券和商业了,巴不得印度棉布强势,干挺了英国法国的呢绒。

  肉桂西印度群岛还没人种、巴西种了些但是人手不足,不像蔗糖一样,古巴海地糖能在欧洲市场打败巴达维亚糖。

  槟榔,加勒比地区可能可以种,但距离最大的槟榔消费市场印度太远,所以还是无可替代。

  公司高层深刻分析了蔗糖业失败的教训,考虑了市场和原产地配套、运费、可替代性等等问题,以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经济学家的头脑,得出了以上结论。

  故而公司十七人绅士团,希望将锡兰,打造成为公司将来的重要利润增长点、打造将来为占据印度的据点。

  可以说,巴达维亚华人的命运,其实已经注定了。

  大顺不准他们死,但也不准他们回福建,希望他们都去锡兰。

  东印度公司高层,不敢屠了他们,也送不回福建,更不想让他们留在巴达维亚,心里也是希望他们去锡兰。

  巴达维亚地方政府,不希望那么多的失业华人在巴城附近,尤其是很可能去投奔起义者的情况,也希望把他们送去锡兰。

  这种情况下,底层的抗争已经毫无意义了。连他们背后的天朝都是如此想的,合力之下,剩余的只是以什么身份去锡兰的区别了。

  总督府的闭门会议开了整整两天,巴达维亚的人普遍认同运往锡兰的想法,最终经过分析,认为可以用这么一种解决方式。

  一部分人,可以分配到肉桂工厂去做工,以替代肉桂工人的不足。

  但同时,也继续向康提王国施压,让他们遣返那些从低地地区逃亡的肉桂工人。

  一旦施压成功,则可让这些华人承包土地,种植稻米等。

  甚至可以承诺,在肉桂工厂干几年,就可以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