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二九章 中荷友谊(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荷兰的商业。一举两得,都是关乎荷兰未来的行业。不是吗?”

  康不怠虽然还不是非常懂商业的逻辑,但多多少少明白,所谓金融业,理应是求着别人借钱贷款的。

  要不然,钱怎么生钱?

  所以,主动去借钱本身,就是帮助荷兰的金融业,这么说,似乎也没什么错。

  安东尼想了想,虽然大顺是否贷款还是未知数,但要说8%的年息,确实不低了,足以让荷兰的金融家们颇为心动。

  荷兰的利息是全世界最低的,因为荷兰积累了太多的财富,而国内也没啥可投资的方向。好的投资方向都是垄断公司,先上车的已经把门焊死了。

  英国的法定利率,现在是5%。

  英国和大顺不一样。

  英国人制定的法定利率,是从纯粹的商业角度出发的:法定利率,应该高于社会的平均利率,唯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吸收社会资金,否则谁买国债?在做了充分的调研和考察之后,当然也不是一开始就是5%的,是从10%,经过百年时间降下来的。

  而大顺或者大明,这边出台的法定最高利率,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买国债的,而是为了遏制民间借贷的利息,防止太高,所以是低于社会平均利率的。

  出发点根本不同,也就导致了在都知道社会平均利率的情况下,一个高于平均,一个低于平均。

  但本质上还是社会的物质基础不同,也就导致了一个5%,却还高于社会平均利率;一个百分之三十六,还在民间搞出了各种诸如“九出十三归”之类的花样。

  换句话说,如果大顺以募集国债为目的,出台最高利率,那么这个利率应该是在做了社会调查后,高于社会平均利率的,也就是50%左右。唯有如此,才能募集到社会的闲散资金,但事实上,50%的利率,是无论如何都还不起的,除非李家人能屙金拉银。不要说现在的大顺,就是后世的盛世美利坚,也借不起50%利息的国债。

  英国国债,是荷兰人最喜欢买的。因为信誉好,而且利息不低,一年5%,已经挺高了。

  但所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真要是能给出平均8%的年息,荷兰的金融家们当然是高兴的。

  只要,有抵押物。

  也确实,把东南亚抵押给荷兰金融家,荷兰金融家也不傻:真要不还钱,我还能真去紫禁城把东南亚要回来?

  那么,既然没有,那就创造一个抵押物呗。

  大顺要贷款有没有用?应该说还是有用的,朝廷借钱,再放贷呗。8%的利息借来钱,转手12%贷出去。

  荷兰金融家高呼大顺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

  百姓高呼朝廷真行仁义之政也。

  一倒手,这不就达成了王荆公青苗法的真正目的了嘛。放贷收息。

  或者搞币制改革,前期也需要大量的准备金。

  紧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