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打戏的背后意义_娱乐王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愤怒,招式十分狠辣。

  重脚踩脸,断手断腿,快拳连击要害,优雅又凶残,看得人心惊肉跳。

  叶问平日谦谦君子,温文尔雅,可国难当头,同胞被害,却能表现出恐怖的战斗力。

  “我要打十个”这句台词,也就此成为了本片最经典、最让人热血沸腾的一刻。

  整个影片里的打戏,刘清山设计的动作,简练凌厉,打得过瘾,武指风格却又倾向飘逸、华丽,注重动作美感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既把现代格斗式的实战技术表现得凶残无比,又让各门派的技术特点、个性表达了出来。

  从“为打而打”到“为何而打”,才是功夫片能否成为经典之作不可或缺的“稳”字当头。

  所谓的“稳”即指故事的情节发展稳定,以往的大多数功夫片,为了能够尽快地将剧情推进到打戏部分,往往会将故事的氛围进行刻意的迎合。

  《叶问》里的所有打戏,就是围绕着剧情的自然发生,发生的突兀,却紧扣剧情发展。

  在精彩的打戏也是需要完整的剧情来铺垫的,这就是此片取得成功的要点之一。

  再就是这一版本的叶问是由刘清山亲自来扮演,类似如一个打十个的震撼人心的场面就不存在虚假的成分了。

  为什么?三年前的香江那场夜雨遭袭,刘清山面对的是更恐怖的近两百人。

  那一晚的画面都被街头的两个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也只有他最有资格出任这样的1v10。

  不然这么经典的打斗场面,换成任何一名演员来扮演,就会被认为又犯了武打电影的老毛病:毫无游走、毫无战术地面对四面八方的对手,而对手一个一个上,其他人在外围摆动作......

  原版上映之后,针对这场戏,就迎来了各方人士、各种讥讽的群嘲模式。

  这一版不仅换成了有实战经历的刘清山,他甚至为这场戏放弃了那种随便击打任何部位都能打晕的不合理,转而更多地展示了一些关节技术和反复打击。

  电影里1v多,都要面临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大家不一起上,非要一个个送人头?

  这个解释也很简单,因为搭档真不是说的那么容易。

  如果不信的话,可以尝试下找几个小伙伴在不指挥的情况下同时进攻一个目标,看同步率是多少,所以配合是比单人出击难的。

  既然配合不好,那面对挑战Boss的行为,看着同伴进攻然后自己边缘找机会偷袭也是很正常的思维。

  咱们说的那种齐刷刷一起上,能做好的恐怕只有经过训练的军队吧?

  黑涩会、山贼什么的,乌合之众而已!

  只不过这些看似正常的试探、偷袭,很难有成功或者即便让你打中一两次,也根本对主角没有影响,说到底都是为了故事服务。

  一个一个送人头和主角光环是一样的,都是大家对电影情节的戏言罢了。

  这么拍太假?那咱拍一个“叶问,卒”,那不就更没人看了不是吗?

  更何况,刘清山对这一段的动作设计,敢于群战就得具备一招制人,令其直接丧失战斗力的实战能力。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