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1章 大决战(二)_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91章大决战(二)

  江都(扬州)

  这里曾是南朝的门户,当初侯景便是从这里渡江南下,夺取了建康城。

  人声鼎沸,各个阶层的百姓聚在江边,观看着江面上密密麻麻的船队。

  大大小小上万艘船驶入远方大海,其中包括交底海船有千余艘,其余都是平底江船。

  大者长六十丈,宽二十丈,小者长约六丈,宽约二丈。

  江船运输量更大,航行更加平稳,但是航速很慢,而且转弯很难。

  海船相对江船而言,则是反过来的。

  因此,如果是要进行海上决战,肯定还是要海船的,如果只是单纯地商业贸易,则海江通用的江船更好。

  燕船把船只分为商用和军用,商用船,大而笨重,军用船,小而灵活。

  但是隋帝国显然不懂这么多的海上门道,所有船只都是越大越好。

  跟汉朝时期相比,中原的造船技术和理念要进步了很多,楼船那种超级笨重的船,已经被淘汰。

  汉代楼船,运输量巨大,但是过于笨重,在当今之天下,已经不太适宜了。

  燕国有十几艘楼船,但都是作为客运船,专门运载人口。

  江都百姓看了一天一夜,愣是没看到最后一艘船驶入大海,直到深夜,帝国的船队还在源源不断地从江水的上游驶来。

  为了防止造成拥堵,帝国的船队们,被禁止停船靠岸,免得堵住上游的船只。

  船上都装载了大量干粮和淡水,士兵们需要在船上解决生活需求。

  上万艘船,运载着二十万士兵,其中有一百艘战舰,一千艘运兵船,其余一万艘,则都是运输物资的运输船。

  帝国效仿燕国,对风帆战舰进行了改进,把横帆改成了三角帆。

  不得不说,战争是技术发展的助燃剂,正是因为有着海上作战的需求,中原才会提前把传统横帆改进成三角帆。

  燕国三角帆船纵横大海已经几百年,但此前的中原国家没有海上作战需求,所以从来不关注燕国的帆船跟中原有何不同。

  现在帝国开始关注燕国,甚至学习燕国。

  负责统领这支庞大舰队的,正是靠山王之子杨玄感。

  陆地上有一百一十三万大军,大海上还有二十万大军,还有运粮的二百万民夫,为了征讨燕国,帝国动员了三百三十三万人力。

  燕国总人口都没有三百万,却被帝国动员三百多万人力来攻打。

  “燕虏宵小之辈,屡屡欺辱我朝,吾定要让他们身死国灭!”

  杨玄感很自信,这是中原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军队规模,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远超前面所有朝代。

  在大军出发前,皇帝杨广特别吩咐,军队将领不得擅自做主,一切军事行动都要等待帝都的命令,同时,如果燕国愿意投降,就不能继续攻城,我泱泱大隋,如果在敌人投降的时候攻城,未免显得太没有风度。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