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四章 断腕 大政 制衡_锦衣当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林书禄端起酒杯又是放下,闷声说道:“老三那边换了住处吧?”

  “三爷那边已经换了,二爷那边始终没有露过痕迹,这次小的也去招呼了声。”

  林书禄点点头,其时已经是深夜,挞规制,林书禄这个品级的宦官可以点大烛宫灯,可他的屋中只有一盏油灯亮起,外面的人如果不注意,甚至看不到屋中亮灯。

  “余家果真是无用,口口声声要做什么大事,可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就做出这等糊涂举动,他以为只有他家能有死士杀人吗,死了个儿子怕是不算什么,恐怕之后就要被人盯上了,这才是麻烦。”

  双喜张了张嘴,想要说话却没出声,林:

  “明日你再出宫一次,三个月之内,除了那桩事之外,其余的一概停下,也不要互相联系见面了,过了年再说不迟,和山西那边也一概断掉,现在看,用他用不上,反倒要被牵累了。”

  勇胜伯的儿子半路失踪,这桩事除了相关的人外,对其他的人来说,也不过是微末小事,仅仅知道就好,关心都不必关心。

  九月的文渊阁之中,根本没人提到想到,所说的都是其余的事情。

  内阁辅张居正提议天下大行一条鞭法,在嘉靖末和隆庆中的时候,江南江北,都有府县试行一条鞭法,褒贬不一。

  不过内阁辅张居正推行此策,内阁中和朝野内外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大家都是算得明白,清丈田亩,税基几乎增加了一倍,而这一条鞭法则是将原本百姓们需要出工出力的徭役统一折算成银两收取,等需要工务的时候,再由官府花钱雇佣人工进行。

  按现在的*基行一条鞭法的话,田赋加上折成钱钞银两的徭役,国库的仅八差不多可以翻几倍。

  一切的反对理由在这几倍的增长面前都是苍白无力,自从嘉靖中期开始,内阁当政的诸大臣就开始为如何充盈国库愁,如今有这样大的增长,谁还能有什么话说,已经有人开始琢磨如何歌功颂德了。

  以科道官为主体的清流们这次也难得的保持了沉默,以这些清流的习惯,凡是增加朝廷收入的政策都是不对的,是不顾圣人大义的歪路,长此以往必将天下崩溃,朝纲大乱。

  不管说的对错,敢于做惊人之语,就是有直言敢谏的名声,就是直臣,这样的人物,将来必然是“栋梁之材”o

  按说这一条鞭法就要推行,这样天下人瞩目的大政,能蹦出来唱个反调,正是扬名天下的好时机,奈何张阁老下话来,谁要多嘴,就放到地方上去做府州牧民官,十年之内不要想回到京师。

  六品科道官出京做个三品参政回家都要抱头痛哭的,京官清贵无比,地方官则不知道要磨多少本,何况还是去做府州牧民官。

  大家谏言是为了博实利,可不是为了给自己找倒霉,做出了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