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4章 破百济者好皇孙也_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济王室皆争先恐后投降,士卒死战之心已消。

  这种情况下,刘仁轨哪来的用武之地?

  如今懂了,原来这刘仁轨是来给苏定方善后的。

  暗自摇摇头,李世积倒是忽然觉得自己运气倒也不错。

  比如郭待封这种不听军令还抢功的货色,没在高句丽战场上给他搞事儿,那真是祖宗保佑了。

  叹了口气,李世积反倒是率先释怀,主动拍了拍苏定方的肩膀:

  “其间或有内情,未必是定方之责。”

  同是领军打仗的,李世积太明白对军队来军纪有多重要了,也更能明白其难处。

  令行禁止是每个为将者的梦想,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士卒都只能靠赏赐驱动,尤其是这类临时征募之军。

  若能百战百胜,若能斩获颇丰,若能得功荫子,那你就是士卒们的最好的将军。

  反之,若是几无斩获还想弹压士卒不满,除非真的威望卓着,否则士卒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将军的脑袋。

  旁边李靖幽幽叹了口气:

  “所领之军,多矣。”

  苏定方哑口无言,只是略有羞愧的对着李世民那边拱了拱手。

  对此李世民点零头,还有余裕宽慰了苏定方两句。

  而在心底他则是想起来了后辈此前漫谈的唐军战力为何衰湍问题。

  这灭百济之战,似乎就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李世民自己捋了捋,入百济的苏定方是从西域灭国而返,由此战开始,朝廷对阵亡者不再过问。

  紧接着就是这百济之战,死者无问,生者亦会被克扣军功。

  而这番总结是谁提出来的?刘仁轨。

  因此李世民转而拍了拍刘仁轨,一脸“你受苦了”的表情。

  刘仁轨一脸莫名。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