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0章 龙韬豹略_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

  其中杜如晦还看的相当仔细:

  “这宋祖定取天下策十年方才定南可见其力求稳妥,挥师北上复燕云恐怕亦要十年。”

  众人皆以为然。

  【话题回到关于皇位继承的本身。

  正是因为赵二开了个头,由此便导致宋朝后来的皇帝基本都缺乏安全感,文臣由此见缝插针争斗不休,以求皇帝宠信。

  例如前面所说的曾尝试拥立雍王和曹王的蔡、邢、章三人,眼见事不可为飞速改换门庭对立哲宗之事大唱赞歌。

  同时更进一步,高滔滔与哲宗的生母朱氏有怨,三人便打出尊朱氏的旗号博取哲宗好感。

  神宗当政时,与神宗同为高滔滔亲子的赵颢赵頵为避嫌,屡屡请外放,但高后年老爱子皆不许。

  高滔滔垂帘听政后,在咸宜坊给两個儿子赐了宅邸,让儿子日日皆进宫探望。

  蔡、邢、章三人拿此说事,用北齐时娄太后废孙立子的例子构陷高滔滔欲废哲宗而转立赵颢。

  并且哲宗亲政后废元祐政而行变法,蔡、邢、章三人又属新党,哲宗一朝得势的新党对旧党开大肆清算,甚至打算追废当时已经病逝的高滔滔。

  比如邢恕拿出来了元祐更化他被贬永州时,跟朋友刘挚的书信,这个刘挚还有个身份就是高后的亲臣。

  当时刘挚在书信中安慰邢恕说“永州佳处,第往以俟休复”,一眼看来就是刘挚安慰邢恕暂且散散心,往后总能重新启用的。

  但邢恕不这么认为,他解释说“休复者,语出《周易》,以俟休复者,俟他日太皇太后复子明辟也”,可以说非常懂文字狱了。

  哲宗亲政的头几年类似这样的事不胜枚举可谓是乌烟瘴气,基本都可以看做是哲宗为了稳固皇位的应激反应,直至最终生母朱氏出面劝阻,这股歪风才终于刹车。

  但类似的事情在哲宗死后基本是毫不意外的又来一次,毕竟哲宗无子,只要押对宝就又是一朝富贵。

  不过因为蔡确年老早死,哲宗朝邢恕与章惇政斗失败被逐出京师,哲宗死后搞事儿的就只有已官至宰相的章惇一人。

  很多人熟悉的那一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便是议储时章惇所说。

  说章惇为相水平还是相当可以的,对外态度强硬对内致力恢复新法,是哲宗的得力助手。

  但当时任枢密使的曾布与章惇有很大私人恩怨,于是立储时曾布和向太后联手压制章惇,立了端王为帝。

  也是因此,宋徽宗上位后毫不客气抓着章惇清算,并且大咧咧告诉左右这是私人恩怨,五年六贬,最终卒于舒州。

  而立储时章惇所推荐的简王赵似也受到了波及,如果不是当时的左司谏江公望冒死劝谏,赵似差点就要变成赵廷美第二。

  而在政治上,徽宗也是与哲宗一道选择了推行变法尊“绍述之议”,绍述意为继承前人,因此议的主要就是神宗新政,并且因为神宗已经死了,“绍述之议”便有了在封建时代颇为崇高的孝道色彩。

  有区别的就是徽宗手段更加激烈,被任为相的蔡京在清算元祐党人上竭尽全力,除了树元祐党籍碑将309人列为奸人昭示天下外,也还推出了前面所说的禁书名单。

  而实际上到这里,宋朝皇帝面对的法统困境便已经相当清楚。

  蔡京之弟蔡绦所著的《铁围山丛谈》清楚记载了当时宋朝人对徽宗继位的看法:

  “太上即位之改元建中靖国者……实兄弟为继,故踵太平兴国之故事也。”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