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8章 满川龙虎举_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书封禅当中的自欺属性,当时献策的王钦若说的非常明白。

  “城下之盟,古所深耻,非天表瑞贶……不足耸狄人而掩兹丑”

  由此可见真宗时期的士大夫很明白:澶渊之盟确实非常丢脸,那咱们干脆弄出来天书吓吓辽人顺带遮丑吧。

  后来刘娥临朝称制把天书都送进真宗坟墓里,这才终于止住了这桩闹剧,但北宋士大夫的自欺之风已然刹不住车了。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从仁宗一朝开始,北宋的士大夫秉承着“内圣外王,承当天下事”的人生信条,基本都有很强烈的建功意向。

  宋夏战争爆发,当朝的士大夫翘楚如韩琦、范仲淹、夏竦、庞籍、文彦博都赶赴前线,都是急于建功立业心态的体现,但可惜都没什么用。

  狄青曾私下说过,军旅之事,非所任也,算是这位底层出身的将军对于北宋文武问题非常一针见血的评价,但没人会在意他的意见。

  对于一干士大夫的领军成果,《儒林公议》记载的很清楚:

  “庆历初,夏寇方盛,陕西四路并任儒帅,久而未有成功。”

  “叛扰累年,官军频败”,并直言官军“一战不如一战”。

  结果,在边境防线一直向汴梁推进的情况下,难有建树的士大夫们自欺欺人的被动再次生效,大后方先是流传出了西夏并没有战心的说法:

  “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后来更是直接开香槟:

  “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元昊闻而惧之,遂称臣。”

  但实际上这种话听听就得了,实际上宋夏战争咋样谁还不知道?

  梅尧臣赋《故原记》,苏舜钦写《庆州败》,范雍的《纪西夏事》中更是清楚承认了因轻敌招致的大败。

  而大着舌头说“大凡用兵,当先置胜败于度外”的韩琦在好水川一战全军覆没,被累试不第后投西夏当了国相的张元嘲讽“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举,犹自说兵机。”空余笑谈。

  对于宋夏之战,李焘修《资治通鉴长编》时只说儒帅们“好谋而少成”。

  明朝史学家言语更直白:宋人高自夸诩,毁誉失实。

  王夫之这个喷子则是差不多追着骂人:种氏外无将,中枢内无策,狄青名声初显不足挂帅,夏竦范雍都是废物,韩琦范仲淹虽然忧国忧民但真不是这块料啊。

  第一次宋夏战争的主役有三,其中仅有最初的三川口之战勉强算是宋夏平手,后来的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都是大败。

  而双方的第一次议和跟北宋关系也不大,主要还是辽夏关系恶化,李元昊为了避免两面受敌,从政治角度选择接受北宋每年给予的岁币和开放榷场,达成了第一次议和。

  某种意义上来说宋夏战争中,士大夫们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不是士大夫们变着花样被吊起来打,李元昊也不至于这么优哉游哉的对北宋议和条款挑挑拣拣。】

  汉长安府内,张飞嘟嘟囔囔:

  “俺可算是知晓后辈谈及这宋时缘何多有怒其不争之意了。”

  “这宋之外战,实属……拉胯之至。”

  总听后辈念叨,张飞干脆也将新词现学现用。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