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2章 酒精考验_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换装,只是部分装备。”乔治对装备的理解,跟绝大部分俄罗斯人都不一样。

  在乔治看来,部队是否需要更换装备,更换什么样的装备,应该是以需求为导向,只要有需要,就应该更换。

  俄罗斯军方的态度是,只要能用就行。

  这一点在无烟火药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彼得堡科学院研发出稳定的无烟火药后,整整一年半,俄罗斯没有任何动作,甚至都没有进行和无烟火药相关的研发,白白浪费了难得的窗口期。

  直到法国人也研发出稳定的无烟火药之后,俄罗斯才不得不进行换装。

  可换装的速度又奇慢无比,这又已经一年过去了,连近卫军都没有全部换装新式步枪。

  都不说近卫军。

  橡团还有一个营用的是伯丹步枪呢。

  这也可以理解。

  俄罗斯军队规模大,兵力多,换装的费用也大,对于帝国来说是沉重的财政负担。

  工厂全力以赴,一两年之内让俄罗斯军队全部用上新式步枪,那接下来工厂还做什么,总不能关门大吉。

  沙皇对兵工厂的态度是很严肃的,连奥布霍夫钢铁厂都已经被收归国有,尼古拉许诺的兵工厂,也没有了后文,多半是亚三不同意。

  也对,换成乔治,乔治也不可能把兵工厂这么重要的东西,控制在私人手里。

  所以乔治从民用市场入手才是王道。

  圣彼得堡的大公们不是担心被远程狙击么。

  猎枪的射程近,枪管长,不便于携带,应该没有人想不开,用猎枪刺杀沙皇。

  俄罗斯国内对于武器的需求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一直到21世纪都无法禁枪,19世纪更做不到。

  都不说哥萨克。

  乔治在海参崴的农庄,同样配备了大量武器,工人去开荒的时候身上都要背着枪,就这还是无法避免意外的发生。

  去年一年,海参崴发生了上百起野生动物袭击人类事件。

  有些个华裔工人对海参崴的环境不够了解,半夜起来上个厕所,人就没了。

  真是没了,不是被咬死,而是直接失踪,再也找不到。

  这种情况下要说禁枪,乔治第一个不同意。

  既然禁不了,那就要想办法引导,堵不如疏,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想办法扩大无烟火药的生产规模,还有这种猎枪,尽快组织规模生产。”乔治给伊戈尔下任务。

  “那我们就需要更多机器和原料。”伊戈尔有困难。

  无烟火药的原料好办。

  关键是猎枪的原料。

  猎枪对于寿命是有要求的,不能随便拿跟钢管当枪管。

  海参崴现在根本没有钢铁厂,就不用说要求更严格的武器钢了。

  “这些我来想办法,你的任务是对武器进行持续改进,以及提高生产效率。”乔治有办法提高效率,但现在说了没用,一口吃不成胖子,先解决机器和原料问题。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乔治还是得靠尼古拉。

  乔治不会犯和志贺一郎同样的错误,在巴尔干,乔治每到一个城市,都要为尼古拉采购当地特产。

  在远东也一样。

  远东能让乔治看上的礼物,基本上都在清帝国。

  清帝国的特产,可比巴尔干丰富多了,丝绸和瓷器在整个欧洲都很受欢迎。

  乔治还有大杀器。

  俄罗斯人最喜欢的不是丝绸和瓷器,而是酒。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