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3章 顺服_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83章顺服

  俄罗斯帝国将铁路收归国有后,情况并没有好起来,反而每况愈下。

  私营时代的帝国铁路,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至少还可以勉强运行,铁路公司虽然不会主动提高服务质量,但只要铁路出现问题,铁路公司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解决,绝不拖延。

  将铁路收归国有后,费用并没有降低,效率更低,日俄战争期间还出现了铁路工人大罢工,交通陷入瘫痪,前线补给受到严重影响。

  阿穆尔铁路的费用高不高先不说,效率是真的高,从双城子到海参崴86公里,只用了不到2个小时。

  别嫌慢,从冰城到双城子600公里,用了差不多两天半,平均每小时只有10公里左右。

  海参崴火车站的规模比若昂·里昂和罗特施坦见过的所有火车站都更大,进站走天桥,出站经地下通道,在火车站内可以直接换乘地铁,交通非常方便。

  地下通道很宽敞,卫生状况也很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

  通道两侧电灯装饰的玻璃橱窗里,有海参崴一些景点的彩色介绍图,若昂·里昂和罗特施坦甚至发现了海参崴炮台的介绍图片。

  对于绝大多数港口城市来说,炮台都是军事禁区,不允许游客参观。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只要你愿意花钱,你不仅可以参观炮台,甚至可以体验开炮的感觉——”

  “三笠”号受损严重,即便花大价钱修复,也不能再继续服役。

  若昂·里昂和罗特施坦可都是法国人,俄罗斯帝国跟法国虽然是盟友,可法国也曾对俄罗斯帝国造成过严重伤害。

  科图诺对海参崴了如指掌。

  而且还是差点灭国那种。

  如果乔治因为击败了日本就丧失了警惕性,那在若昂·里昂和罗特施坦看来,乔治多半也是昙花一现。

  “这怎么可能!”

  跟巴黎人相比,乔治就太会玩了,游客在海参崴不仅可以参观炮台,而且还可以参观西伯利亚舰队在日俄战争中俘获的“战利品”号,以及日本联合舰队旗舰“三笠”号。

  日俄战争结束后,“三笠”号被西伯利亚舰队捞出来,修补之后拖到海参崴,供游客参观。

  虽然科图诺的父亲跟乔治没打过多少交道,可也不是政敌,并没有根本性矛盾。

  看清楚,是修补,并不是修复。

  这也不能怪科图诺,海参崴实在是太好玩了,让人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若昂·里昂难以置信。

  虽然道胜银行的主要业务并不在海参崴,不过科图诺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参崴。

  如果只是把破洞补上,还是很容易的。

  科图诺提起乔治,还是不免带了自豪。

  乔治在日俄战争中声名鹊起,成为俄罗斯帝国的新战神,老实说,若昂·里昂和罗特施坦对乔治的战绩,都有点半信半疑。

  “空包弹,没有弹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