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1.刘备_跟科技树谈恋爱[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梅花楼的大厨随军立有军功,被曹公特许脱离奴籍,自立门户。不光能将白面蒸饼卖与四方客,还得了曹师亲笔的题字呢。”

  刘备:“倒也是一件逸闻了。”

  关羽却将筷子搁下了:“原来是宦官做的吃食,不吃也罢。”

  张飞一嘴的包子差点没噎在气管里,好不容易吞下去了。“管他谁做的,好吃不就完了。你又瞎讲究。”

  关羽瞥了一眼这个有些神经大条的兄弟,决定不与他一般见识:“你就吃你的吧。”

  刘备笑呵呵的,给关羽夹了一个羊肉包。“哎呀,走了一路饿了一路,不养足了精神,怎么面圣,是吧。”说完,自己找个了三蔬口味的,津津有味地啃起来。

  关羽:二对一,完败。委委屈屈。

  有关食物的话题就此打住,旁边的几桌士子们见刘备三人没有参与讨论的意思,于是便说起他们日常的话题:陛下上的什么课。

  “六日前论用人那一节诸位可听了?曹师真真好气度、好胸襟。”一人开口,声音清脆洪亮,“从前我是不服她一个……今后,叫曹师也好,叫仲华公也好,我陈某心服口服。”

  另一个矮个子的士子捶胸顿足:“四处都在谈论那一节,可恨我当日起晚了,没抢到前面的位子,结果什么都没有听清。”

  还有刚刚从外地赶来的,好奇地打听那一节究竟讲了什么。

  “一开始评论的是蔡邕。陛下问,蔡邕在士人中声望极高,与曹氏也亲厚,为什么不能担任司空。”听完全程的大嗓门娓娓道来。

  “是啊是啊,为什么呢?”

  “曹师回答说,蔡邕耿直,没有城府,从前在河平小县担任长官的时候就没有水利营造方面的建树,后来在中央多年,做的大都是编书、问答、礼仪之类的事物。这类官员,长处是清贵,短处是优柔寡断,为太常、司徒都是可以的,但太尉、司空就不合适了。”

  另外还有人七嘴八舌地补充:

  “仲华公说,从前李斯、赵高私德有亏,但始皇用他们得天下;商鞅酷烈不知变通,但秦国因此强盛;张良修道,轻易不开尊口,可以说傲慢,但高祖依旧敬重他。帝王用人不能只看品德就一味提拔,也不能因为缺点就弃之不用。权衡利弊,把最适合的人放到最适合的位置上,才是为人主者的用人之道。这也是贾谊那样的贤人终身不得重用,而前汉多用酷吏,后汉多用宦官的原因。不是先帝们各个不懂得贤明卑劣,而是遇上了小人比贤人更合适的时候。”

  “帝王用人,与我们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我们只要评论得失、品行就可以,帝王却是以权衡利弊为重,不论对错。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从此不敢贸然评论帝王心术了。”

  “你们都没说到点子上。”一个贱兮兮的声音压着嗓子,硬生生将热烈的气氛弄得神秘了。“陛下后来问,曹公如今以兖州牧的身份统领二州军政大权,是因为他比杨彪、王允更合适吗?要把他提到什么爵位才是最合理的呢?”

  “天啊,这也太大胆了!”

  “你快说,仲华公是怎么回答的?”

  “仲华公说,陛下能够思考这个问题,才算是真的入门了。眼下,曹公确实是最适合掌二州实权的人,但权臣与帝王的相处之道,是天大的难题。自古以来即便是英明神武的君王,也不能做到十全十美的,她和曹公愿意与陛下共探索之。”

  “霍——”人群中爆发一阵感慨。

  关羽听了一耳朵。“能够将话说得如此坦荡,曹仲华还真是拿陛下当亲生的孩子看了。阿兄,你觉得呢?”

  刘备凝视着窗外学宫巍峨的外墙和青灰色的琉璃瓦。“她能教皇帝帝王之术,那她自己岂不是就有帝王的本事?我若是陛下,会担忧第二个吕后而夜不能寐,只有除之才能安心。”最后半句轻到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

  作者有话要说:刘备是个人才。

  说好日更的,这章算25号的,26号还有一更。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