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章 进击的黑山贼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依然如行军时那般,把手下的十五名骑卒分五批、轮流哨望值夜,堪称军纪严明。

  平均下来,每批骑卒中间都要熬夜三刻钟的时间,然后才能回去睡回笼觉,而刘关张可以睡满七个半小时,养足精力确保明日的战斗。

  李素并不懂军阵之事,这些都和他无关,他只管呼呼大睡养足精神。

  毕竟今天骑马跑了将近两百里地,饶是他前世作为都市精英白领,到京郊马场学过一些马术,但今天这样猛骑,还是把大腿都磨破了,急需休养。

  ……

  半夜无话,所有人都约莫睡了三个时辰,眼看到了寅时,值夜的哨兵也换到了最后一批。

  “杨飞,阿贵,回去睡吧,我们来替了。”一个刘备手下的乌桓突骑队率,披挂好皮甲,带着下属,绰刀持弓爬上村中最高的木楼,挥手吩咐手下的骑卒回去睡觉。

  被替换的骑卒自然是满心欢喜地收队:“多谢刘哥,这里还有些清酒没喝完,哥几个接着喝提提神吧。”

  交班的骑卒一边说,一边把个葫芦交给队率,那队率也不推辞,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中山冬酿御寒,然后开始执勤。

  这突骑队率名叫刘盾,涿郡人。这当然不是本名,因为乌桓平民取名的时候,父母本来就只取个读音,连对应的文字都没有。

  乌桓名惯用那些“嘟噜嘟噜”的音节,跟阿三唱“我在东北玩泥巴”差不多。比如著名的冒顿(音du)单于,还有后来的乌桓蹋顿。

  刘盾本来也是只有发音没文字。但三年前他十六岁的时候,赶上了刘备募集乡勇,他就跟着投军了。刘备看他作战忠勇,便赐他姓刘,还给他的音名配了汉字。

  刘盾对于能被赐姓刘这事儿非常感动,决定死心塌地跟着刘备混。

  汉末北方胡人,也并不都是跟汉人对着干的。当时的胡汉形势与后世宋、明的情况截然不同,因为汉末有五胡,所以胡人也分生熟。

  最排斥汉化、坚持武力为敌的,主要是鲜卑人和氐人。尤其是前些年鲜卑大人檀石槐在世时,把鲜卑势力扩张到最大,号称东西一万五千里,对汉地威胁非常大。

  后来五胡乱华的历史也证明了,鲜卑人和氐人都建立了北魏、前秦等统一北方的大王朝。

  羌人相比于前面两个民族稍好一些,但也经常反叛,只是没有灭汉的野心,只想烧杀掠夺,属于第二梯队。

  而乌桓和南匈奴,大部分是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内附的,熟化程度最高。

  东汉朝廷也经常花钱征调乌桓骑兵攻打其他更死硬的胡族,有些后来就彻底汉化消失了。

  当然,乌桓人叛变的时候也有,尤其是黄巾之乱后这两年渐渐变多。但主要原因还是中央财政崩溃,再也拿不出钱雇乌桓突骑为朝廷打仗。

  很多乌桓人世代给东汉朝廷当雇佣军已经习惯了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