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9章 黑市_环球挖土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批人,甚至连一些斯大林时代的疗养项目都得到了保留。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列宁的这句名言堪称前苏联疗养院出现的催化剂。

  而在1922年颁布的劳动法更是将“强制性休假”写进了法律条文之中。从那之后一直到苏联解体前,苏联公民便被赋予了一项圣神不可侵犯的权利——每年至少在疗养院度过两星期的时光。

  这项权利在当时的重要性甚至可以和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后的合法持枪比肩。只不过不同于大洋另一头的美国,苏联式的疗养更像是完成一件意识形态指导下的任务。

  如果把苏联比作一台由无数齿轮组成的巨大机器,把参与工作的苏联工人比作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零件的话。

  那么这种苏联式疗养便有了正确的解释以及存在的意义——只有定时对每个零件进行定期保养维护,这台机器才能更长久的运转。

  当然,这台红色机器被突然拔电拆个稀巴烂是每个零件都没想到的另一回事儿。

  不管是这台红色机器的出现到拆毁,还是为了“保养零件”而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的苏联式疗养院,这一切都应验了斯大林那句话——“欢乐是苏联最大的特色”。

  现如今,这座疗养院摇身一变成了服务同一批人的养老院,但这里的服务项目却仍旧保持着苏联时代的传统。

  比如用灭菌灯呼吸交换器杀死患者呼吸系统的细菌和真菌,比如让病人穿上银箔治疗服,再通过发射电磁脉冲缓解静脉曲张性溃疡和慢性疼痛(原理类似被电磁炉加热的水壶),又或者用电疗法治疗鼻窦炎等等。

  这些听起来就匪夷所思的脑洞早已远超华夏那些莆田系的庸医,但因为其蕴含的“苏联味儿”,这些新奇却毫无卵用的服务体验竟然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甚至西方游客专门去前苏联境内寻找仍在营业的疗养院来体验早已过时的新鲜感。

  石泉来这儿当然不是为了坐坐电磁炉顺便再来个电疗的,他是奔着疗养院的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功能来的。

  如果不是圈里人,哪怕本地居民可能都很少知道这个安静的躲在城市角落,陪着一群老人等待生命走到尽头的养老院地下竟然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这座疗养院还是一处二战文物交易黑市。只不过,相比斯摩棱斯克城区的拖拉机市场那样半合法化的存在,这处隐藏在城区角落的黑市更加隐蔽也更加名副其实。

  在这里进行交易的大多都是来历不太干净的非法收藏品,同时也是联邦警察隔三差五就会打击的重点对象,只不过因为明面上的伪装以及背后的持有人背景一直没有联邦警察愿意主动上面找麻烦罢了。

  “可真会挑地方。”

  石泉走进院子沿着石子路直奔白色主楼后面的那座破旧却占地面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