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三〇章:脑壳疼_大时代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道题,涉及到的考试内容范围地域很广,概述很深。

  比如,流散文学与文化身份认同。

  这个讲的是,19世纪后半叶,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移民,造成流落异国他乡的移民们从事文学创作,这就是流散现象和流散写作。

  林晓光当然知道这个,从西方文学史的发展演变来看,流散写作有其先声,即早先的流浪汉小说,以及20世纪20年代欧洲的流浪者写作,他们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而从当代文学创作的实践来看,近几十年来的不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基本都是流散作家,他们的创作不仅受到他们所出生的国家的批评家和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也对居住国的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可以深入研究。

  又比如另一个题目,论美国文学与文化中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也很大,而且研究者颇多,想要写出新意很难。

  但这个课题,作为见证过历史的人,林晓光知道的太多了。

  美国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是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表现生活在以盎格鲁-萨克逊白人种族,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迷惘。

  它不仅是一种生理特征的认同,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不仅导致了美国黑人个人人性的压抑、心理扭曲和畸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社会内部美国白人与黑人社会、文化冲突的重要根源。

  黑人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困惑、怀疑和追求成为研究美国文学与文化的重要线索。

  等等,三十道题,涉及到的内容,方方面面,不一而足。

  带有比较主流关键字的题目有很多,比如,英国茶文学与文化,流散文学与文化身份认同,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黑人文化身份认同,海外华文文学与文化认同,马修·阿诺德与20世纪中国文化,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岭南香江文学与文化……

  比较小众的,有民国文学开明派研究,小说《娇女》与美国黑奴文学,赛义德《东方主义》文学与文化批评,20世纪爱尔兰文学文化观,奈保尔与西印度群岛文学文化传统,越南汉文学文化研究,朝鲜韩国文学文化研究,诺斯罗普·弗莱与加拿大文学文化观,民国文学精神与文化品格,理查德·罗蒂的文学文化,《源氏物语》与日本汉文学文化,美国犹太文学……

  总的来说,题目并没有千奇百怪,不过涉及到的东西就非常多了,一般的人还真答不出来。

  别说答不出来,就是书读的稍微少一点,马修·阿诺德是谁,赛义德是谁,奈保尔是谁,诺斯罗普·弗莱是谁,理查德·罗蒂又是谁?

  小说《娇女》是哪本书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