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六章:《青年文摘》联合编委会_大时代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中国的历史,其实可以用歌曲来展现。

  比如,五十年代上半叶,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下半叶工农学兵商齐唱《社会主义好》。

  六十年代上半叶,演唱家郭兰英唱着《我的祖国》,下半叶太空播放《东方红》,传遍海内外。

  整个七十年代,知青们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奔向天南海北。

  八十年代上半叶,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人们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下半叶春晚上香港爱国歌手张明敏歌唱《我的中国心》。

  九十年代上半叶,人人传唱《春天的故事》,齐齐下海,下半叶香港回归,《走向新时代》。

  林晓光很喜欢这些歌曲。

  当然,他现在最想唱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因为十二月马上到了。

  十一月,度过立冬,转眼小大雪到来,1978年的第一场雪降临北平,《青年文摘》十一月刊发行。

  整个帝都,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

  前天晚上北风呼啸,次日早上起来,外面堆积的落雪有两寸深,而鹅毛大雪还在下,随风飘着,像柳絮一样落到人身上。

  林晓光突然想唱一首歌,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

  1978年的雪来的早,钟文璋却来得蛮迟。

  他来清华找人的时候,林晓光正在和读者协会的人商量《青年文摘》的事。

  《青年文摘》十月刊,出了《白桦林》一首歌,在北平大学生中引起轰动,《青年文摘》名噪一时。

  等到十一月刊,《青年文摘》又一次引起震动。

  这一次,《青年文摘》的主打作品,并不是诗歌或者歌曲,而是小说。

  林晓光要想抄诗,还真多的是,随便一首,都能让五四文学社那帮人哑口无言,比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再比如,北岛的短诗,《生活》——网。

  或者安庆诗人海子的经典抒情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无论哪一首,都足以让文学青年们顶礼膜拜。

  但他没有,可能是觉得德不配位,他一个伪文青,真窃据现代诗坛这些著名的诗作,他心里不免愧疚,因为自己实际上没有那种诗歌的天赋和才能。

  再就是,诗人都有代表作,把他们代表作抄去,感觉对不起这几个原作者。

  顾城上吊,海子卧轨……

  这样悲惨的事,他再抄,真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他没抄诗,只是根据几十年听到的知青经历,写了一本属于伤痕文学的短篇小说。

  伤痕文学现在是一个文学风口。

  比如刘心武老师的《班主任》,就在去年11月份《人民文学》刊登,还有伤痕文学名称由来,卢新华同学的《伤痕》,就在今年八月份,《文汇报》刊发。

  刘心武老师74年调任北平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