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税_太平客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折银,绵布、苎布折银,府部等衙门禄俸米折银加起来占了一成左右;马草折银占了一成左右;草场草折银、各马房仓麦豆草折银,户口盐钞折银,共占一成左右;各州府改解银占两成左右;各盐运司并各提举司余盐、盐课、盐税等银占了三成左右。

  接下来便是各大钞关,加起来也占了一成左右。然后是赃罚银占了半成,商税、鱼课、富户、历日、民壮、弓兵,并屯折、改折、月粮等项银,约共半成左右,

  总的来说,农税、盐税占了大头,商税包括钞关在内,只占了一成稍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魏在开国初期,商贸被金帐南下破坏严重,所以太祖皇帝为了恢复商业,宣布对大部分商业免税。

  帝谕户部曰:“曩者奸臣聚敛,税及纤悉,朕甚耻焉。自今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

  一直到武德年间才重新征收商税。征收的商税也很轻,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商税是三十税一,农税也是三十税一,可两者无论如何也不能相提并论。

  商税本身就已经很少,因为商人流动,所以大头收入都在钞关等杂税之中,可偏偏钞关有三不收的说法。如此一来,就导致了普通人经商,不堪重负,而士绅经商,几乎等同于不纳税。任凭多少丝绸、茶叶、瓷器的贸易往来,朝廷是半分钱也拿不到。朝廷无钱,只能将重担全部压在农税上面,最终百姓不堪重负,把土地卖给士绅沦为佃户,士绅的土地也不纳税,朝廷只能继续压迫那些还未卖身为佃户的普通百姓,如此不断循环,终成死局。

  辽东明显在有意避开这个死局,辽东的商税要比朝廷的商税重上许多,十五税一,只针对一定规模的商户,而小商小贩则仍旧维持了原来的三十税一。

  除此之外,秦清整合所有辽东世家,一起经商,此事由秦家牵头,可实际上是以总督府的名义行商,同时赵政的总督府也将部分税收投入其中,成为东家,待到买卖盈利之后,再行分红。如此一来,辽东上下都牵扯其中,自然齐心协力。结果等同是绕过了商税,不再是士绅做买卖朝廷收税,而是朝廷亲自做起了买卖,商税的多少倒是不再那么紧要了。

  因为此等缘故,对于官吏的要求就变得极高,最起码饱读圣贤书的儒门弟子多半无法胜任,需要部分专业商人,这也是秦家拉着诸多世家亲自下场的原因之一。而这又导致公私不分,很难分出世家和衙门的界限在哪,如今只是三州之地,有秦清和赵政两人把持,尚能勉强不出差错,若是将其推行至整个天下,未必就能不出纰漏。

  可是话说回来,这已经是十分了不起的改变了。在没有掣肘的情况下,辽东几乎是比照着大魏朝廷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