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九十七章 惨烈巷战(一)_风起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防守南京的部队分别为杨森20军{辖三师}、郭汝栋43军{辖两师}、万耀煌第25军{辖两师}、粤军系统叶肇66军{辖两师}、第71军{辖一师}、第74军{辖三师}、第78军{辖一师},外加黔军系统103师、东北军系统112师以及甲种师编制的教导总队,总计17个师级编制。

  除此之外,还有萧山令指挥的4个宪兵团以及南京周边城市收拢过来的数千名警察。这就是现在南京全部的部队,当然还有撤到江北或者皖南地区的空军部队。

  别看有17个师,但因为之前的战斗损失很大,很多部队只有之前的6、70%的兵力,就像杨森的20军、俞济时的74军、叶肇的66军等,兵力都不满编。

  至于其他的部队,陈诚嫡系的18军调至湖南休整,54军调至武汉;胡宗南的第1军调至洛阳;李恪的第2军调回武汉,第9军调至九江。不过李恪却把刚刚组建好不久的王鼎元67军从湖北调到了芜湖。

  溧水,现在随着南京东边外围城市----句容的失守,溧水的重要性就显得很是重要。特别是从锡澄线撤退的军队,有三分之一就是从溧水境内通过撤到皖南地区的,所以守住溧水对于萧之楚来说,压力很大,特别是还有个不太听从他指挥的孙元良。

  萧之楚的部队核心是44师,这是从中原大战期间就一直领导到现在的部队,也是他的一个政治资本。在长城抗战中,因为立下大功,44师破格成了德械师,虽然44师现在很多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但主要的指挥官大多是他的老部下。而且中央还把孔令恂的97师划归他的26军管辖,不过后面这个师又转到了胡宗南的第1军。好在在抗战前夕,在鄂豫皖组建了一个独立旅,这才避免了光杆。

  萧之楚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差,在之前淞沪会战期间表现不错,只不过因为是杂牌军出身,加上后台并不强,所以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萧之楚和徐源泉都是李恪前任、也就是之前的湖北省主席何成浚的老部下。不过何成浚因为办事不利,被夏斗寅和李恪用计给赶走了,最后到山东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省主席。

  虽然何成浚担任过不短时间的省主席,但毕竟本身不成体系,不比李恪这样,所以其也无法帮助自己部下太多。要是换成中央系的将领,萧之楚现在都能升任为集团军司令,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军长。

  因为萧之楚和徐源泉都是杂牌出身,而孙元良又是黄埔系干将,虽然出生于四川,但祖籍却是浙江,半个浙江人的身份更加让其备受重视。所以看到徐源泉兵败退到溧水,孙元良都爱搭不理的,至于萧之楚前来担任指挥官,他也没对方好脸色,基本不参加军事会议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