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章 东征之棉湖之战(一更)_风起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汕头,中国开放较早的一个城市,当然不可能是主动开放的,而是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把汕头作为了开放口岸。汕头作为开放已经60多年的港口城市,商贸业十分发达,港口吞吐量排在此时中国的第三,可见一斑。而且这里出的名人很多,东南亚华侨来自潮汕地区的很多,前世比较有名的李超人、腾讯马哥,当然这个时候两人都还没出生。

  陈炯明自从与孙中山分道扬镳之后,就占据了潮汕等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成都不如广州地区,但也能养活数万军队。不过此时,汕头市政厅(此时并未设市,只有一个市政厅)的大楼上却是插上了青天白日旗,暂时汕头属于广州革命军队的控制之中。

  汕头虽然作为开放很早的城市,但却没有租界,什么原因,李恪不知道,对于这些历史,他不甚了解。不过城里还有一块区域专门居住着外国人,虽然无租界之名,但却有租界之实,只是规模不大。城里不少外国人走路都是趾高气昂,哪像普通中国百姓,看到军队都是退避三舍。而对于这些老外,无论是中国平民,还是军队,态度都有点卑躬屈膝,军队或许好点,但那骨子里的思想还在。

  说实话,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大多都是低人一等,很多时候其实是人自己觉得有种卑微感。这种情况,无论是现在,还是前世,都一直存在,只是这个时候的人更严重一些。在那些崇洋媚外的人面前,外国的空气永远是新鲜的,祖国的空气永远是浑浊的。有时候女生看见老外就很羡慕,忍不住贴上去,实际上那所谓的老外,有可能是某个战乱国家的人,在国内活不下去,来中国找机会。

  李恪知道,这种事三年五载是解决不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像鲁迅觉得学医救不了国人,只有思想上改变国人,这才是救国之道,所以他走上了文学之路,想以此唤起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团长,刚刚跟上海那边通了电报,芸英小姐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平安到达上海。”李恪回到团部的时候,身边副官李旭东则是小跑过来。

  作为副官的李旭东,要说能力不一定多高,但察言观色的能力还是有。别看李恪最近一个月一直忙着打仗,担心里对张芸英的关心还是有的,只是没有表现出来,不过李旭东早就察觉道。之前是因为打仗,不是很方便,现在好不容易有几天休息的功夫,汕头又是个大城市,通电话、发电报肯定都没问题的。

  “到了就好!”李恪把手中的放大镜放下,下面赫然是此次东征的进攻路线,很多细节李恪都标记很仔细。

  “对了,上海那边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圆珠笔分厂的产能如何?”

  “团长,卡尔经理说晚点把详细的情况,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