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宋好商贩杜锦宁_古代农家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得包紧了布包站在一旁看着。

  有那爱占便宜的,吃了一块觉得味道不错,还想再来一块,却被记性极好的杜锦宁给拦住了:“这位大婶,您刚才尝了一块了,如果要买,请到这边来。”说着往杜方苓那边让。

  那人又不好扭头就走,问杜方苓道:“这豆干怎么卖?”

  “三十文一斤。”杜方苓答道。

  “这么贵?水豆腐才两文钱一块,这豆干薄薄一片,一块豆腐能做多少豆干了?你们这生意做得不厚道。”那位大婶本就是怀着占便宜的心理来的,这会子只尝出了一点滋味就不让她吃了,她心怀不满,自然没什么好话可讲。

  “这位大婶,您这话就错了。”杜锦宁立刻接过话头,笑容满面地道,“这豆干之所以叫豆干,可不是那等水豆腐能比的,您看它多瓷实?那含水量是极少的。做一块豆干的豆子,可以做十好几块水豆腐了,这价格自然是不同的。

  再说,做好了豆干,我还得用肉骨头、再加香料慢慢地秘制,这肉骨头和香料的价钱有多贵,想来您比我清楚。而且买回去,您还不用费柴煮,直接就可以吃,想吃热的放在饭面上蒸一蒸就好,方便省事。”

  最重要的是,它好吃呀。过年的时候,有客人来,您弄上一碟子豆干,这可是别人没吃过的佳肴,多有面子?走亲访友,您送上一包豆干,也是厚礼。我们这豆干,很是经放,像这样的天气,放上十天半月都不会坏。总之,这是自食待客、走亲送礼的必备佳品,走过路过可千万不要错过哦。”

  说到这里,她提高了声音:“最最重要的是,它不压秤。您只需要花上十文钱,就可以得一大碟子的豆干,营养又美味,可比吃肉都划算。”

  本来听杜方苓说“三十文一斤”,有些人便打消了买点尝尝的念头。三十文钱,在老百姓的眼里也算得花费比较大了,猪肉也能买得小半斤。可这会子听到杜锦宁说只需十文就得一大碟子,心又动起来。

  十文钱,吃个新鲜,似乎也花费得起。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