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0章 轰炸机竞标会_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雷霆在后世对抗战时期的航空工业以及这些飞机制造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事实上中国的早期的航空工业与其他的国家相比起步并不晚,最早有199年制造第一架飞机的冯如,后有谭根、饶国璋、张富天、袁葆光、田培业、潘鼎新、朱家仁等先驱的不断努力奋斗,各地方政府也开始了向国外飞机和各种零部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空军和地勤。百度或者好搜“”

  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十几家的飞机制造维修工厂,较为知名的有:由福州到上海的海军制造飞机工程处,由广州到韶关再到贵阳的第一飞机制造厂,由南昌到南川又回南昌的第二飞机制造厂,桂林的第四飞机制造厂,由杭州到垒允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由大定到广州发动机制造厂,由成都到南昌的中央航空研究院,由于战争的原因他们大都经过屡次的迁移,除修理各型空军使用之作战飞机外,也自制及仿制各型飞机的零部件,同时也进一步的仿制及改进飞机。

  这其中,成都的第三飞机制造厂已并入中央航空研究院,而由于雷霆的出现改变了历史,出现了重庆飞机工业公司。

  在那个时空里,由于当时各项与航空相关配套的基础工业不是还未形成是实在是过于薄弱,以致于影响到了航空工业本身的发展。再加上在长期战乱中,航空工业也始终未能得到稳定的生存环境,发展自然也更显得事倍功半,进展缓慢了。

  发展最好的还要数广东飞机制造厂,这和广东地方政府不迷信外国飞机,也敢于使用本国飞机有着很大的关系。从1年起,广东飞机制造厂开始研制飞机,并将所有的飞机都定名为“羊城号”。据统计,广东飞机制造厂在19三6年前共研制生产了“羊城”系列的教练机、驱逐机、轰炸机达6多架,成为当时在飞机研制方面成最大的航空工厂。19三年,广东飞机制造厂改为韶关飞机制造厂,与美国寇蒂斯莱特公司合作生产飞机。当时,该厂的主要任务转为修理和仿制外国飞机,但也自行研制出“复兴”式教练机。到19三9年,该厂共仿制成美国“霍克”三式飞机架,生产“复兴”式飞机架。19三9年,韶关飞机制造厂迁到昆明,改为第一飞机制造厂,191年再迁到贵阳。此时,工厂除了继续制造外国飞机外,还自行研制了“研驱”系列战斗机和中国最早的直升飞机,以及进行自行设计的“复兴”式的改进,其中“新复兴”丙的飞行速度达到每小时二千米,“新复兴”甲的速度为每小时二5千米。不过它们的制造数量都很小。

  听到雷霆这样有信心的回答,李又林也非常高兴,他伸手勾住雷霆的肩膀大笑道:“好啊,咱们兄弟二人好好的干上一场,天上飞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