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7章还阳道士墨小明冠名_人间极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

  舒南华拉开了话匣子,说了起来。

  原来,大几百年前,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有一个道士流派,叫“还阳道士”,顾名思

  义嘛,就是这些道士,帮人还阳。

  “还阳”在民间传说里的意思,就是人去世后,其灵魂入地府投胎,走了一半,又从

  鬼差手里逃掉了,返还到人间或恢复到肉身重新复活。

  当然,这些“还阳道士”并不是真的能帮人还阳,而是他们这一支道教有他们的自成

  一派的思想,他们认为“穷则为鬼,富则为人”,意思穷人都是小鬼,只有有钱人,

  才算是真正的人呢。

  他们帮那些穷人发家致富,把穷人变成富人,就算帮这些“穷鬼”还阳了。

  观心子和他的师兄弟们,都是“还阳道士”,一共二十多人。

  其中,观心子的道法,是师兄弟里面最高的,他们一直都在帮着穷人赚钱,兴水

  利,做风水、教穷人经营之道。

  他们所过之处,老百姓安居乐业,家里囤着吃不完的粮食、穿不完的绸缎,七十岁

  以上的老人,都能吃得上肉(老年间,吃肉是件奢侈的事,一般肉都留给壮劳力吃)。

  观心子这伙“还阳道士”,简直是穷人老百姓的福音。

  直到观心子他们,到了“瓢水滩”一带的万姓村,祸事就出现了。

  这万姓村啊,是个难民村,是许多地方闹了饥荒,最后逃荒逃到这个村子了来的,

  哪儿的人都有,大家的姓氏也都大不一样,干脆叫“万姓村”。

  万姓村穷啊,这个村子里的人,因为没有私塾,没有祠堂,所以,村民几乎没有受

  过教育,村子里,完全没人识字。

  这还不算,因为村民都是逃荒过来的嘛——他们以前居住的地方,土地恶劣,有时候

  甚至会长期干旱,得努力劳动,种田,才能活得下去。

  可是长江一代,土地肥沃,江里鲜鱼极多,这些村民,随便种种地,下水抓抓鱼,

  都能过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万姓村的地理条件好,反而导致这些村民懒惰起来了。

  没文化、懒惰,已经注定万姓村的村民,极其贫穷。

  再加上这村民没事干,晚上娱乐生活极其无聊,只有“造人”这项娱乐活动,长期下

  来,这个村子里,子嗣极多,孩子多了,大人不愿意干活,哪怕这地方资源不错,

  却迎来了新一轮的饥荒。

  就在这个时候,还阳道士来了。

  别看以观心子为首的还阳道士,才二十多人,但他们都各有绝活,有道士饱读诗

  书,教这个村子里的人识字。

  有道士懂“水利之法”,他教这些村民兴水利,修水渠,灌溉良田。

  有道士懂“育田之法”,他教这些村民,如何种田,收益更加丰厚。

  还有一些道士,教会这村子里的人,通音律、懂游戏之法。

  有一些道士,教会这村子快速捕鱼之法。

  观心子则教会了这些村民“经营之法”——经营者,互通有无,你无我有,便是一门生意。

  二十多个道士,在这个万姓村里,待了四、五年,万姓村里,良田万顷,老百姓的

  生活,变得其乐无穷,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啊。

  在还阳道士离开“万姓村”的时候,万姓村已经从当初的“穷人懒汉村”,变成了一个

  “小富之村”。

  不过,还阳道士离开了“万姓村”十多年后,观心子他们在西北一带,助穷人“还阳”

  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

  那姑娘浑身泥泞,身上十分恶臭,她似乎几天没吃饭了,找观心子他们讨要吃的。

  观心子和他的师兄弟们,都是宅心仁厚的道人,见姑娘困难,自然上前帮助。

  观心子给姑娘一些干粮、清水。

  姑娘大口吃着干粮,大口的喝着清水。

  观心子在姑娘吃东西的时候,询问姑娘从哪儿来。

  姑娘说:我从瓢子滩的万姓村逃出来的。

  “哦?瓢子滩的万姓村?”观心子想起自己十年前帮那万姓村“还阳”啊,他和他师兄

  弟离开万姓村的时候,万姓村还是小富之村呢,这十年过去了,那村子光景又不好了?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