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9章 何为春夏秋_蝉声且送阳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荆楼效力,甚至寄以生死,可谓极难。

  春夏秋长长呼出口气,拱手行礼,“宁先生不是西荆楼的人,自然不明白为何我等会为西荆楼效力。别的地方,我不清楚。但在这东海四州,凡是愿入西荆楼之人,皆是为了一个相同的目标。”

  宁不凡投以目光,抬手道:“愿闻其详。”

  春夏秋笑道:“我有一愿,愿四州百姓脱离苦海、安居乐业。往后余生,不受贼寇欺凌,不受白头送黑发之伤悲。”

  呼延长峰附和道:“我有一愿,愿东海四州长治久安、吏治清明,武夫不兴刀兵,儒生遍游山河,凡居东海之百姓,有明日之念想。”

  八年前的东海,乱,极乱。

  官员与贼寇沆瀣一气,四州三十六郡皆匪盗横行。

  那时的四州百姓,生不如死,仿似身处熔浆炼狱。

  民不聊生之际,王庆之来到了青州城下开了家茶馆,用重金与官府与贼寇打好关系。

  王庆之很早便意识到,用武力是无法救下这东海四州,更无法为以后西荆楼的计划铺路。

  于是,只能舍弃西荆楼一贯作风,开始大力发展儒生入门下。

  他救人,救被贼寇残害的那些人。

  救那些,心底对贼寇怀恨意之人。

  无论是春夏秋还是呼延长峰,自身或者家人都曾被贼寇欺辱过。

  八年里,明里暗里救下的那些人,大多数有才气的人,都心甘情愿的加入了西荆楼,而这些加入了西荆楼的人,心里同时怀着一个目标——杀贼!

  江湖上早有传言,无论是西荆楼还是未湖楼,都不过是躲于暗角阴沟的卑贱老鼠。

  可就是这些老鼠,拼尽全力,用了足足八年,才一寸寸的将四州三十六郡的官场渗透。

  他们做出如此大的牺牲,只为了能在时机成熟后,一朝反了四州三十六郡,夺下大权。

  武夫,救不了东海。

  似叶辰,即便杀穿了东海,又有何用?

  但,王庆之却可以。

  当宁不凡走到青州城下,来到王庆之的茶馆前。

  王庆之便明白,时机终于到了。

  他送出了两封信,其中一封入青州,则青州——尽入麾下。

  “西荆楼的人,果然都是人才。”宁不凡低眉看着两人,笑道:“春夏秋,我可以应你之请,放过南荣良才家眷。不过你得告诉我一件事情——你的名字,为何不见冬?”

  春夏秋,这定然是化名。

  宁不凡不在乎此人原先的名字,只是好奇,这名字是否有别的含义。

  八年前,南荣良才初遇春夏秋时,也曾问过这名字的含义。

  春夏秋笑着答道,是为了附庸风雅。

  于是,南荣良才顿觉无趣,便不再过问。

  今日,宁不凡问了相同的问题,春夏秋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春从天降,横扫四海八荒。夏有朝阳,蝉鸣高亢嘹亮。秋收麦田,落叶且听风吟。无人在意,冬雪陆续消亡。”

  说到这儿,春夏秋低眉看向南荣良才的尸体,轻声道:

  “百姓便是在下眼中的冬雪,四州刺史与东海贼寇,瞧不见百姓悲苦,正如同他们瞧不见消亡冬雪。在下化名春夏秋潜伏于刺史府,是为了时刻提点自己,官不见雪。也是为了时刻告诉自己,莫要因个人利益而忘却百姓之苦和苍生之痛。”

  南荣良才不是个好官,但对手底下的幕僚,却是极好。

  春夏秋潜伏在刺史府的八年里,受了南荣良才不少恩惠。

  南荣良才至死都想不明白,为何春夏秋先生,会倒戈向他人。

  莫非......这八年知遇之恩,当真比不得旧主之谊?

  其实啊,莫说是八年,即便是八百年、八千年的恩情,又怎能比的了四州百姓的悲痛?

  春夏秋是一个读书人,读遍了万卷藏书,看尽了妻离子散,眼里便再也容不得个人私情,只能容得下家国大义。

  大义之下,皆可死。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