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七十六章 有必要支持他们一下_何日请长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当事一方的浦汽,也同样注意到了网络舆论的反转。事实上,即便浦汽的领导层过于迟钝,没发现这一轮新的舆情,背后的始作俑者何继安也会对他们给予善意的提醒。毕竟,正如唐子风所说,商人是无利不起早的,何继安费心费力布下这样一个局,目的就是想挽回正在渐渐远去的多工位机床订单。

  “染野指责临机抄袭了他们的技术,这种说法有依据没有?”

  集团办公会上,总经理夏崇界向技术部长徐茂问道。在这之前,众人都浏览过了齐木登的那篇大作,并听取了集团办公室关于相关舆情的通报。

  “这篇文章上的说法,是染野方面的一面之辞。这个写文章的齐木登,听说是个经济学教授,对机床一窍不通,他在文章里说的很多话,都是非常外行的。”徐茂毫不客气地评论道。

  尽管徐茂的内心是倾向于染野的,但他好歹也是一个技术人员,不能昧着良心去支持齐木登的胡言乱语。

  “这么说,临机的机床没有抄袭染野的,并不存在侵权的问题?”夏崇界问。

  徐茂说:“我认真比较过临机的机床和染野的机床,有一些设计思路的确是存在相似性的,但这也并不奇怪。这就像咱们造车子,别人要搞流线性,我们也要搞流线性,这是空气动力学决定的,并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

  “我们去临机考察的时候,临机的总工程师秦仲年跟我们介绍过,他们开发这个系列的专用机床,首次采用了全正向开发的思路,机床的总体设计完全是独立创新的,没有借鉴国外已有机床的设计思路。”

  “全正向开发?他们真的是这样做的吗?”集团副总经理马海吃惊地问道,其他领导也同样用惊异的目光看着徐茂,等着听他的回答。

  都是搞工业的,浦汽的领导们可太知道正向开发与逆向开发的差异了。中国的工业化比西方国家落后了100多年。上世纪50年代,依托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国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化体系,所有的工业技术几乎都是照搬苏联模式,能排得上号的工业品无不是苏联产品的仿造版。

  到80年代,中国开始转向西方引进技术,最初是购买西方的技术授权,实现进口装备的国产化,随后则是基于引进技术,对国外已有的产品进行改造、创新。说是创新,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根据国外已有的产品,逆向推测其设计思路,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改,以规避知识产权上的障碍。

  正向开发这种方式,对于所有的国内企业而言都是极具挑战性。正向开发的难度不仅仅在于缺乏参照的目标,而且还在于必须绕开国外已经走过的路,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

  要知道,国外工业发展在前,所有容易走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