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八十四章 衣锦还乡_大宋好屠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京之中,一群臭皮匠言语之间,也把国家大事定夺了下来。

  赵佶接了带兵剿贼的旨意,当真也没有反抗,赵家的江山,面对贼寇之事,战线还是统一的。

  赵佶心中也愿意把身边这些正在为难的军将留在身边。这些军将的为难,不过就是听太上皇的留在亳州,还是听新皇帝的去东京。

  便是这一道圣旨,把这些军将的为难都解决了。

  却是赵佶也多有失望,一个月的时间,聚了两万兵马。这个大宋朝,越来越让赵佶失望了,也让出京之后的赵佶慢慢看清楚了自家的这个天下,与自己之前了解的完全不一样,其中差距太大太大。汴梁的繁华,犹如梦幻一般。

  赵佶一生没有出过汴梁,忽然出得汴梁,许多梦幻都开始破碎。便是心中才知,原来汴梁代表不了整个大宋朝。

  现实总是残酷的,慢慢面对现实的赵佶,心中更是难以接受。

  从最初的怒不可遏,到如今慢慢的平静下来,便是提笔写的诗词,也有了一个转变。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行行指月行行说。

  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

  好灯争奈人心别。

  人前不敢分明说。

  不忍抬头,休见旧时月。

  却是这人心已定,性格已成。不悲国家兴盛民间苦,依旧还是家长里短月不圆。

  郑智见得祝朝奉,两厢对坐,促膝长谈,酒茶佐饮。

  祝朝奉久久不语,郑智之意,他心中已然明白,便是要把这独龙岗的田地分出去,教祝朝奉如何舍得?

  “老太公,庄子里多是姓祝的族人,田地分出,也落不到外族之手,而今老太公这一脉,将来大多为官为将。祝家子弟,也有不少在军中效力,将来也多有军将之身,将来也少不得发家致富,此时老太公施以恩惠,必教族人们感恩戴德,更得敬重。”郑智慢慢说服着。

  祝朝奉闻言也是点头,口中却道:“老朽一辈子,也就攒下这些家业,如此给了出去,虽然能得敬重,却是这后代子孙,怕是少了安身立命之本啊。”

  人之想法,不过就是家传万代,人丁兴旺。无可厚非。

  “老太公,地不过死物尔,头前所言,太公也听得清楚。不得多久北上草原,牛羊遍地,健马无数。太公只要差人同行,一律低价出售。带回河北,两倍的价格卖出也是简单的事情。便是太公庄子里,还有许多作坊,制衣制瓦的便不谈。却是这制作铁骑的作坊,官府也能许可,制作出的兵器甲胄,官府都高价收购。一年的利润,必然比田租要多。至于子孙后代之事,读书进学,参军入伍。某可以保证,只要郑家不破败,世世代代都有照拂。”郑智苦口婆心慢慢劝说。

  独龙岗上的劝说之事,自然只是特例。河北燕云,便再也没有这般苦口婆心劝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