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节 名正_大宋武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更有说服力。

  “魏、晋人代汉,是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司马氏何怪其相率臣于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何以亡天下?乃司马只顾其一家一姓之朝廷也。”

  呼延庚借着后世顾炎武的话,把朝代与天下区分开来。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了,只要证明宋代一定会灭亡,但呼延庚篡位,亡的是赵宋,呼延庚不篡位,亡的是天下。

  话题慢慢进入了呼延庚熟悉的轨道——架空历史。要证明赵佶、赵桓、赵构是昏君三连没有一点难度。

  张所谨守“臣不言君之过”,又不习惯昧着良心说话,就不再和呼延庚争论。

  现在辩论进入尾声,即“保天下”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而百姓只会支持“保天下”的人,“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四次汴梁之围,贩夫走卒都站上城墙,与金贼厮杀,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爱戴,还有疑问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果然是高论。”张叔夜打圆场,“诚伯兄,你看这梅花凌霜斗雪,风骨俊傲,不如你我各自赋诗一首。”

  张诚伯也笑:“一时没什么佳句,不如以梅为题,做七字联。”

  呼延庚道:“这般风雅,末将只好遁走。”他提起酒壶,“待吾与列位相公斟酒去。”

  待他走进屋去,张叔夜道:“今日可为天官捏了一把汗呀。”

  “枢密见笑了,吾观此子,虽然年纪轻,读书也不多,但胸怀宽广,绝不至于恼羞成怒。”

  “此子其势已成,对陛下也算亲厚,天官,你我阻挡不了他。”

  “唉,尽人事,听天命。只求救得赵氏一族的性命。”

  呼延庚不知道三位相公的这番议论,他召集河北河东的文臣武将进京,就是要借着封赏的名头定制度。

  大约在上元节之前,外地的文臣武将们都到了汴梁。马扩看见汴梁城墙,不由得有些恍惚。近十年以来,戎马倥戎,马扩曾经数次进出汴梁城,但多数都是兵火纷飞的景象。要说

  和眼前一样的繁华的灯市,还需回溯到宣和三年。

  那一年,马政,马扩父子与金人结下了海上之盟,马扩回到京城,与赵隆的女儿亸娘完婚,那个上元节便是汴梁渡过。那一次他住在刘锜家中,刘家娘子在潘楼街置办了一桌酒宴,以观赏道君皇帝卤薄队的威仪。

  从那以后,汴梁就进入了永无止歇的厮杀和毁灭当中。不到十年的时间,四次围城,城墙之外早已是沟壑纵横,现在简单的用木板铺出几条大路。

  以州桥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几条最热闹、宽敞的大街,诸如天汉桥街、临汴大街,马行街、潘楼街,界身、桃花洞,炭巷,早已不复存在。汴梁城中全是用青砖搭出的一排一排的房屋,墙壁上整齐的开着射孔和观察口,屋顶上安装着用来挂信号旗的竹竿。

  整座汴梁城,就是一座工事,或者叫,筑垒地域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