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六章:班师回京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说法。明里是说边军出了大力,守住了幽州城,暗地里其实是提醒王韶,他们这些文官,也是有功劳的,希望王韶能在陆承启面前美言几句。如果王韶这么做了,就是所谓的雨露均沾,他们也能捞得一点好处。若是陆承启记住他们的名字,那就更了不得了。最起码屁股下面的位置可以挪一挪,再不济,也能升个官,多拿点赏赐什么的,反正好处多多。

  王韶此时正值血气旺盛之年,为人处事还不算太过圆滑。加上他多数时间呆在禁军里面,常与这些粗鄙的大头兵呆在一起,哪里听得懂刘源昌说的官腔?还以为刘源昌这般好心,他看了看朱大光,笑道:“自是不会忘记,刘大人请放心好了。”

  殊不知刘源昌会错了意,以为王韶真的懂他们那一套,笑吟吟地说道:“那就祝子子纯将军一路顺风!”这一误会,直接让刘源昌等一干幽州官员与王韶后来翻了脸,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王韶让他们不用送了,耽搁他们的行军速度。一里地起码走了半个时辰,前面还有一千多里地,要何年何月才能回到长安城中?禁军们自四月初离开长安城,此时已经归乡心切,恨不得一日之内回到长安城中,哪里禁得起刘源昌他们这般折腾?

  告别了刘源昌等人之后,王韶翻身上马,下令加快速度行军。一些不听话的契丹人都被禁军用刀枪逼着向前走,他们时不时骂出一两句契丹话,禁军们也听不懂,反而哈哈大笑起来。久而久之,这些契丹人也认了。

  独有一个契丹人例外,他被关在一个木囚车里面,享受着马车拉的待遇。而不是像那些契丹俘虏一样,被绳索绑着走。

  这个人,就是耶律重元的长子,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堂弟,耶律涅鲁古。

  陆承启给王韶的加急圣谕上说了,他可是一个宝贝,要好好招待他,不能让他有一丝损伤了,不然就卖不了好价钱了。王韶不明陆承启所指,却也不敢不照做。于是便让刘源昌备好了囚车,用一匹俘虏的骏马拉着耶律涅鲁古回京。

  原先耶律涅鲁古还挺有骨气,不肯吃饭。饿了三天之后,他才明白,这些人真的不把他当回事,才恨恨地吃起饭来。以朱大光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贱骨头,扮清高。

  除了俘虏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盒子,里面装的是阵亡的禁军骨灰。战场上面,毕竟是刀枪无眼,总会有死伤的。这些禁军,也不忘记带上自己的同袍,哪怕是运输不便,也要把他们的尸首焚化了,装成盒子,运回故里,落叶归根。

  战争就是这么无情,就是这么残酷,可也充满人性的光辉。或许这些禁军不懂什么大道理,却也不忘同袍,带着他们回家乡。

  这时,那首《中华军魂》又一次响了起来:“……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

  ―――――――――――――――――万恶的分割线――――――――――――――――――――――――――――

  这个异时空里面,最大的都市,长安城外,皇家大学里面,沈括、苏颂和唐勋正带着物理学班的学子们,研究着陆承启所说的驰道。他们遍查古籍,查找秦朝驰道的史料,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资料。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马车的试验,驰道的试验等。

  沈括发现典籍记载的秦朝马车非常宽大,约有六尺长。很明显,知道驰道的学子说了,他见过的秦驰道没有这么宽。那学子说,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来。

  这名学子早就把驰道的的大致规模画了出来,供所有人参考。要不沈括也不会质疑史书上的记载,秦始皇的车马,真的有这般大。

  现在,铺就驰道不成问题,照猫画虎就是了。只是马车的形制,却非常棘手。马车是怎么从驰道上面装卸,秦马车到底有什么特点,这些都不得而知。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