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六章:闹事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天下第一。谁都不服。更为要命的是,儒家只是一个世界观,它并不是一个方法论,各人有各人悟出的道理。有的人悟的是真理。有人悟的道理却是似真实假。偏生这些人还不甘于平淡,纷纷著书立传,宣扬自己的思想。仅仅大顺一朝,从开国到洪祥年间,各地的儒家学派都纷纷出炉,如刚刚兴起不久的大儒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程颢、程颐的洛学、司马家的朔学等。呈现各人说各人学说的态势,谁也不服谁。

  正是由于这个矛盾,读书人之间的争论也不会少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悟的是真正的儒家道理,自然就听不进去其他学说了。各个流派的信徒都是读书人,读书人之间的争论,又岂会少了?报纸的出现,不过是因缘际会,给他们提供了争辩的场地罢了。

  而就在第二日,《书社报》开始发力了,广邀同门,要在礼部衙门前,跟《时政报》的秀才们展开一场争论,由礼部官员,评论谁胜谁败。

  此举一出,《时政报》也不甘示弱,也对《书社报》下了战书。

  陆承启接到监察司暗报之后,摊开报纸一看,登时大惊,暗道:“这是一个偶然事件,还是有人有心挑拨?”

  但无论如何,都要制止事态的发展,哪怕捉不到幕后黑手,也不能让事态这样发展下去。陆承启终于展露了他霸气的一面,立即下旨,让监察士追回所发报纸,一律不许出长安城。同时封闭这两家报馆,要捉拿撰稿之人。同时,监察士在礼部衙门严阵以待,见到散布谣言者,皆捉拿下狱。

  国家机器,在这一时间,开始发力了。第二日,不少读书人来到礼部衙门,还没来得及展开辩论,就给监察士按倒在地。

  一个颇有“风骨”的读书人怒道:“你们这些走狗,你能封得住余一人的嘴,岂能封得住天下人的嘴?”其余之人纷纷叫嚷起来,场面一度混乱。

  长安城里,多少年没出过这样的乱子了?百姓们记不清了,上一次还是先皇时期,大发雷霆所致,全城人心惶惶。现在陆承启一旦发威,登时变了一个样子。都说天威难测,陆承启隐忍了这么久,终于露出他的獠牙了。

  可惜,陆承启的动作还是太慢,一些报纸已经流出了长安城,甚至一些城外的印刷作坊,还在偷偷刊印,这也是陆承启始料不及的。

  一日之后,整个大顺境内,都在讨论这个话题,莫不是圣上极怒,在礼部衙门前闹事的秀才,皆被捉拿,可能还会受皮肉之苦云云。

  传言越传越歪曲,甚至出现了陆承启不满读书人,想打压读书人地位的说法。一时间,大顺境内的读书人人心惶惶,对这样的谣言将信将疑。毕竟陆承启大力提升武人、商人、工匠等的地位,读书人早就有一种不安全感了。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哪个读书人心中没有一根刺?也难怪谣言有市场了。

  一时间,长安城中草木皆兵,所有的秀才们,举子们,都不敢太过放肆了。先前陆承启下旨不以言论论罪一说,也没有人再提起。毕竟官字两个口,你要是犯到了天家威严,以罪论处,你又哪里辩论得过?(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