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七章:常平仓(上)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如何调节物品的价格。通过国库支出,稳定物价。盐价低的时候,高价大量购入;盐价高的时候,则大量低价卖出。哪一个商人能有国库这么多钱财?一相对比,便相形见绌了。这一招,不仅仅可以用在盐价上面,对于粮价等民生必需品,也有借鉴意义。

  于是乎,在陆承启的旨意下,林镇中拿出了一个建立储备仓库的方案。每个州府都必须有一个能储备大量粮食、食盐等民生必需品的仓库,由各个州府的府尹、州牧管理,按照市场实际价格,灵活购入粮食等生活必需品。而监察司拥有随时进入仓库调查、清点之权,以防止贪腐、挪用的事情发生。

  林镇中把方案交给陆承启审批之后,便由内阁代为实施了。内阁首辅徐崇光一眼就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极好的方案,能在第一时间赈济灾民,调节物价等等。对于国家安全,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其余内阁大臣,也不是吃素,对于此举纷纷赞同。

  陆承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现在内阁里面,虽说徐崇光乃是首辅,其实那些阁臣,好像都不怎么听他的话,反而依照一件事情的好坏进行判断。这就避免了出现一人堂,处理起政事来,也能得到一个更好的办法。

  内阁会议通过之后,陆承启便颁下圣旨,正式实施了。由国库出钱,在每个州府建立粮仓,必须防潮防霉,做到粮食能保存三年的标准。

  而这个,就是属于工部的事情了。接到圣旨之后,新上任的工部尚书李诫,自然是不敢怠慢的。李诫又不傻,自然也能知道这个政策背后所带来的利益。见陆承启又一次堵死了贪官伸手的渠道,李诫暗自心惊:“陛下年纪轻轻,怎么做起事情来滴水不漏?”

  其实李诫是不知道,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好的制度,也难免会有漏洞。再严厉的监督,也会有人铤而走险。贪官是杜绝不了的,只能是少一些罢了。

  建立仓库这种小事情,李诫自然是不用亲自动手的。除非是修葺什么皇家园林,或者修建什么大型建筑,这个顶级的土木工程师才会亲自出手。他不过是把关一下仓库的设计罢了。

  李诫现在想做的事情,莫过于做出一番成绩来。翌日,李诫便带着图纸前往皇宫,求见陆承启。

  陆承启也是刚刚起身,来到垂拱殿不过一刻钟而已。闻得李诫这么快就前来求见,实在有点意外:“难道这李呆子真的这么快就拿出了方案?”

  心中的念头一闪而过,对于古人的效率,陆承启还是有点钦佩的。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陆承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以他皇帝之尊,说出的话即圣旨,又有谁肯不用心办事?

  让内侍出去宣李诫觐见,陆承启也很期待,李诫笔下的那个仓库,会是什么样子的。

  李诫进入垂拱殿之后,一丝不苟地施了一个长揖礼,按照礼制问候了陆承启的起居。陆承启也按礼回问了一番,然后便给李诫赐坐。

  李诫尚未坐定,便急不可耐的开口说道:“陛下吩咐工部的仓库图纸一事,已然画好,请陛下过目。”

  说罢,由内侍呈给了陆承启。

  由于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立体画法,陆承启要花上好一阵子才看得出这个图纸画得到底是啥。陆承启依稀记得在后世见过的谷仓,指着图纸问道:“李卿,这仓库没有垫高,若是遇到回潮天气,那谷物岂不是要发霉?”

  李诫听了,有些糊涂地说道:“如何垫高?”

  陆承启笑道:“李卿,你只考虑了京兆府一带的气候,却没有考虑到其他处啊!我大顺幅员辽阔,各处实际情况尽不相同,又如何做得了准?但如果这仓库,在底下用木料垫高一些,定能防水防潮。”

  李诫明白了过来,原来小皇帝说的,乃是各地气温、气候不一样。李诫也确实没有想到这个方面,不由地对小皇帝刮目相看。(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