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八章:常平仓(下)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拿古人当傻瓜罢了。其实古人的聪明,一点都不在后世之下,甚至犹有过之。只不过,他们站得地方不够高,眼光的局限性,政策的倾向性,导致了他们的格局不够大而已。

  而陆承启的优势,便是知道科技发展的进程,能让这些聪明的中国人少走一些弯路,在政治的大方向上也少走弯路而已。

  至于陆承启熟知的后世国家粮油储备,其实一样也是出自常平仓的先例。任何一个想要长治久安的朝代,储备粮食是必不可少的。粮食储备,最重要的作用是调节地区间的粮食供求平衡、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等。战略的意义,不下于屯兵边境。

  而且陆承启根据来自后世的经验,所设立的常平仓,毕竟要与历史上记载的常平仓有所不同。因为陆承启知道,再好的制度,没有监督,仅仅靠着所谓的道德约束,是控制不住人的贪欲的。君不见,哪一个大贪官不是饱读诗书,聪敏机警之辈?若不是这样,他们还不敢伸手咧。头脑简单,还极度贪心的,早就被淘汰了,官场之中,哪一个都是不简单的。

  正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其实也是很聪明的人,不聪明的人又怎么会把皇帝伺候得明知道他是个贪官,却从没有治罪呢?

  常平仓,历来都是贪腐滋生之地。大顺立朝之初,太祖也曾想过这个问题。但鉴于人心难测,后世若是子孙不肖,没法镇得住贪官,那大顺也就完了。基于这样的原因,常平仓这样的好想法,最终还是搁置了下来。

  陆承启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要想镇服这些想伸手官,就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监督不是说着玩的,常规的检查要有,突击检查更是必不可少。

  除了检查以外,更是落实粮食等民生用品的质量,不能以次充好。账户上面的数量,质量要与事实储存相符,更要有专门的账本记账。盐、粮、油等物品,要专仓储存,不能堆放在一起。

  更为重要的是,这常平仓一定要注意防火,防水,防潮。古代的救火设备只能靠水,要是起了火,常平仓里面有再多的粮食,也是不够烧的。

  陆承启的圣旨里面,自然不会这么详细。但是具体的做法,如何实施,已经通过内阁,传达给各个州府了。内阁的作用,在这个时候便显现了出来。陆承启的圣旨,只不过是一个大致的方向,而内阁的补充,则是对陆承启颁布政策的具体解释。

  还真别说,古代帝王的旨意,有时候还真的莫名其妙,神神兮兮的几句话,都能把人逼疯,忍不住往歪路去想。有了内阁的补充,就好得多了,起码有了解释,官员们也不用担心符合符合上意,照着做便是。

  陆承启原以为,交代完工作的李诫,会就此告辞的,没想到这个耿直的孩子,好像还有话要说。他欲言又止的模样,让陆承启颇觉得好笑,问道:“怎么,李卿还有事情要向朕启奏的么?”

  李诫经过了内心的剧烈挣扎之后,最终还是狠下了心,一咬牙说道:“不错,陛下,臣确实还有要事向陛下启奏!”

  陆承启笑道:“说吧,朕听着。”

  只见李诫小心翼翼地从官服的袖子里,掏出几张宣纸,并没有经过内侍的手,而是自己用双手端着,呈给了陆承启。

  陆承启见他这副如履薄冰的模样,也收起了笑意,变得严肃了起来。(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