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九章:棉花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是先一步得到了商机。这一笔账,任谁都会算。相比这一点点钱银,能换回千百倍的价值,又算得了什么?

  距离上一次朝议已经过去了两日,明日便是剪彩的日子,正焦急等待消息的陆承启,显得坐立不安。相比黑、火药和洪祥式步枪,陆承启更在意的是驰道。毕竟这个驰道,倾注了他太多太多的心血。在他的宏伟愿望之中,驰道和运河就是大顺这个巨人的血脉,缺了血脉,人就萎靡不振了。驰道尚有能力鼓搞一下,最多就是消耗多点焦炭和铁矿石,而至于大运河,此刻没有这么多人力物力去弄。正史上,杨广为了这个京杭大运河,弄得天怒人怨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李唐就不会趁乱取而代之。

  等到日上三竿之后,新一期的《商报》刊印完成,并开始散卖的时候,便被监察司第一时间送到了皇宫之中,呈到了陆承启手中。

  接过报纸,迫不及待地摊开,就是寻找关于驰道的消息。待得在一个角落里面寻到的时候,陆承启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多了一重保障,明日的剪彩,就不用担心出糗了。

  只是陆承启有点气愤,这么好的项目,竟然把它放在一个角落里面!再看看头条,是怎么鬼啊,应该是一个士子的撰稿,“商论”,标题倒是有点大气。但文章,却把商业归结为祸国殃民的一类,这也是这个时代文人的尿性,看不起满身铜臭的商贾,却又十分羡慕出入车马,美女、佣人环绕的生活。

  陆承启估计,这个士子也是愤青一类,看到现在商业有起头,便撰文骂之。《商报》的主编也是大气,居然敢把这样的文章刊登在头条。但这个主编很是了解报纸市场,毕竟有争议才有销量,如此文章刊登在头条,不仅能让商人愤慨,或许会雇人撰文,也能增加士子的购买欲,实在是一举两得。

  就在陆承启有些愤愤不平的时候,殿外内侍小心翼翼地进来禀告道:“陛下,殿外工部尚书李诫求见。”

  陆承启从驰道一事中暂时抽离出来之后,突然想起这才是第二日,李诫这么快就来求见,岂不是说治理黄河有了眉目了?

  想到此处,陆承启说道:“宣李尚书觐见!”

  内侍闻言,躬身而退,不一会,李诫那个高瘦的身形从殿外踏进来,走到殿中,对着陆承启施了一个长揖后说道:“臣李诫,参见陛下!”

  陆承启让左右陪侍的宫女退下去之后,笑吟吟地说道:“李卿,怎么这般快就来见朕了?难道说,黄河一事,你已经有了什么好办法不成?”

  此时不是在上例朝,李诫自然也不会端着有点重的朝笏,想说的话,全凭记忆。听得陆承启问话,李诫说道:“陛下,臣除了黄河一事之外,先前陛下说的白叠子一事,也有了眉目。”

  陆承启闻言,眼前登时一亮。白叠子即棉花,只不过是亚洲短绒棉而已。但有了棉花也不错了,还强求什么长绒棉!

  听得李诫这么说,陆承启连忙说道:“有了甚么眉目?”

  李诫说道:“广南路及云南路的工部衙门回报,在这两路之中,早有白叠子,也就是陛下所说棉花的种植。再过得一个多月,便能收成了。”

  陆承启听了此话,就好像在炎热的夏伏天,洗了一个冷水澡一样,从头舒爽到脚:“好,好,好!朕就知道,李卿办事,朕放心得很!”(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