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八章:龙颜震怒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但一场大火过后,任何痕迹都消失了。只剩下残垣断壁,和一个客栈的空壳。弄得满手火灰,却毫无发现的众人,再一次回到厨房,洗漱一遍之后,便启程去梓州城报官了。

  两日后,通过监察司的渠道,远在京兆府,长安城,皇宫之内的陆承启,接到了苏轼他们遇险的报告。这是监察司第一时间呈上去的,列为了最高机密。

  陆承启弄掉火漆之后,摊开暗报一看,登时大怒。苏轼的身份如此保密,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得知了他们的行踪和目的?连朝廷钦差都敢谋杀,难道这些人贩子的胆子,已经大到这等地步了吗?

  陆承启不敢想象,在大顺一片繁荣的景象下面,居然是如此的暗流涌动。这些人,连钦差都明目张胆的要杀,还假借贼人之手,简直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啊!

  不过,越是这样,就越是说明了,陆承启派苏轼出去是对的。此举,确实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所谓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些人如此丧心病狂,也证明了幕后黑手,定然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消息又怎么会这么灵通?

  陆承启并不是天才,但智商、情商也还在正常人的范畴之内。事情明显到这个地步,他要是再想不到,就枉做了这么久皇帝了。

  “苏东坡接连遇险,要不要给他再多点保护的人?”这个念头,陆承启一闪而过,很快又否定了。很明显,此刻战场,不仅仅是在梓州路、夔州路那边了,连带着朝廷里,都是战场。

  一边的战场,是苏轼主导;而朝廷里的战场,则是陆承启在后面给予苏轼支持,尽可能稳住局势,同时在长安城中展开排查,一切的可疑人都要监管起来。

  正当陆承启在腹中构思着如何揪出这个幕后黑手的时候,苏轼的奏疏也后脚到了。陆承启拆开一看,发现苏轼的奏疏,尽是报喜不报忧。陆承启也知道,要是苏轼求援的话,那就显得他自己无能了。哪一个臣子,肯在皇帝面前承认自己无能?那不是自断仕途嘛!即便苏轼生性耿直,也不会耿直到这个地步。

  陆承启看完奏疏之后,注意到一件事,那便是梓州路的土地兼并,似乎演变到了一个微妙的时刻。大部分自耕农,在历代子孙分家之后,已经开始养不活一家人了。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地主有田,但缺少劳动力;农民有劳动力,却缺少田地。下一步演变,便是缺少田地的农民,不得不成为佃农,为地主耕田,受到地主的剥削。

  “这件事,是要开始铺垫了……”陆承启喃喃地说道。

  思虑良久,陆承启摊开了一张宣旨,提笔写了一道密旨,唤来小黄门送到监察司,对监察司司长许景淳亲自宣旨,不得有第二人在场。

  小黄门领旨而去之后,陆承启又拿起了桌面上的一封奏折,脸上露出一个苦笑:“嘿,我赚钱的本领不差,花钱的本领,更是空前绝后啊!”

  原来,这是户部呈给他的奏折,林镇中亲笔写道,国库盈余仅剩两百万贯了。陆承启原先也不信,几千万贯钱就这么没了,还撑不到一年时间。可林镇中把花费的林林总总都列进去之后,陆承启看到,出征、治河、造船、军器监、俸禄……哪一项不是庞大的支出?

  “看来,又是时候开蹴鞠福彩了……”此刻,距离八月秋收,还有一段时间。商税一时半会又入不了国库,想要迅速敛财,还是蹴鞠福彩来钱快。

  “用什么借口好呢?对了,治河!”陆承启想到这,微微一笑。黄河永远是下游百姓的痛,经常有家不能回。用治河的名义开办蹴鞠福彩,肯定能迅速集聚巨资。况且,陆承启也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现在真的很需要钱去开挖运河。这笔钱也确实会用在治河之上,他并没有说谎。(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