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四章:黄河治水初见成效(上)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梅园的。

  周芷若乃是正宗的长安人,梅雪景致年年都能见到,又哪里有什么稀奇了?只是看到陆承启如此着迷,不忍心打击他,附和道:“确实很美!”

  陆承启突然诗兴大发,吟诵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周芷若听了这句诗,惊讶地看着陆承启:“陛下怎么会做出如此好句!”

  在她看来,陆承启“不学无术”是出了名的,哪怕是一手毛笔字,也差强人意,更别说作诗填词,兴比歌赋了。可如今乍闻此句好诗,周芷若不由地刮目相看。

  陆承启却醒悟过来,这首诗原来也是宋人所做,至于是谁他就忘了,不过肯定没出生。回过神来的陆承启,很受打击地说道:“难道朕在梓童心目中,就没有甚么才华不成?”

  周芷若“扑哧”一笑,正待解释的时候,高镐却不合时宜地走进梅园,躬身说道:“陛下,工部尚书李诫求见。”

  “陛下有政务要处理,臣妾就不打扰了。”周芷若回避在一旁,很乖巧地说道。

  陆承启沉吟了一下,说道:“梓童且去御膳房,备些茶品。李诫刚从河南府回来,一路舟车劳顿,该好好犒赏一番。”

  周芷若不免有些吃醋,说道:“陛下待臣子,都好过臣妾!”

  陆承启连忙安慰道:“如何能比?臣子乃是朕左右臂膀,梓童却是朕的倚靠啊!”

  听得这句话肉麻,周芷若红着脸啐了一番:“没个正经!”那红扑扑的脸颊,竟不输腊梅。

  看得周芷若离去后,陆承启才宣召李诫觐见。李诫衣着不算多,靠着年轻的身体,硬扛了好些时候。陆承启见到面色铁青的李诫,连忙唤他进入备有暖炉的凉亭之中,再为他斟了一杯热茶。

  这番动作,把李诫感动得不要不要的,连忙施礼道:“陛下不可如此!”

  陆承启执意说道:“小事耳,不足挂齿。李卿快快坐下,朕要亲耳听听,这半年多来,你在河南府治水,到底进展如何?”

  李诫老实,不懂得怎么说话,只得呐呐地坐了下去。还真别说,就着暖炉,喝着刚刚烧开的热茶,身子一下就暖和起来了。“陛下,具体事宜,臣已在奏疏当中,写得很详尽了……”

  陆承启摆了摆手,他也知道李诫老实,除了工作不会说别的。可他在意的,并不单单是治水。陆承启喝了一杯热茶,缓缓地说道:“那只是治水事宜而已,朕想知道的是,河南府的百姓,经过水灾后,生活到底怎么样?”

  这才是陆承启要关注的,他要知道经过朝廷的赈济,河南府的百姓到底恢复得怎么样?

  果不其然,李诫脸色凝重了起来:“不瞒陛下,若非治水,臣尚且不知,大顺境内居然还有如此穷困潦倒之人。”

  陆承启连忙追问道:“怎么回事?”

  “大水过后,田地抛荒,百姓衣不蔽体。若无朝廷赈济,饿殍千里都是小事。过得一年,黄河沿岸百姓吃饭都不容易,须得下河捉鱼,山间野菜都被挖光了。若不是陛下固执己见兴修运河,以工代赈,一旦朝廷赈灾钱银用光,不知多少户人家家破人亡……”李诫太老实,要是换了一个人,绝不会耿直地在陆承启面前说出这番话。这可是有指责陆承启施政有误,放马后炮的嫌疑的。

  也好在陆承启不是这样一个小气的皇帝,不然的话,李诫早就被呵斥放肆了。没办法,陆承启也是靠着黄河水灾,才趁机掌权的。所以陆承启对治水一事很上心,他觉得非常对不起这些黄河沿岸的百姓。要是他动作快的话,应当不会有这么多人背井离乡……(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