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殿试考策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能放松,要精兵简政,才能不人亡政息。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土地。

  大顺朝开国以来,已近百年。当初的均田制已被破坏得七七八八了,大量土地被达官贵人,乡间士绅兼并之。丰收年还好,这些地主还会对佃农好一些。要是灾年,那手下无田的佃农,恐怕真得卖身为奴,或者易子而食了。

  陆承启始终认为,土地矛盾,是中国历代皇朝更迭的主要因素,其原因在于人的自私天性,以及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没有消费,土地就是最大的财产。

  要想彻底改变这个状况,陆承启有两个不甚成熟的方案。一个是更改土地政策,设置土地税,田地越多,则要交的赋税就越多,一户人家拥有三百亩以上的土地,就要开始倒贴钱了;另一个是发展商业,把达官贵人购置土地的闲钱释放出来,带动商业发展,使得大顺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甚至进入资本主义的时代。可惜这两个想法也只是想法而已,土地乃天下根本,一个不小心就会弄巧成拙,引起天下动荡。如果那些乡绅集合起来对抗皇权,那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皇位都被推翻了,陆承启也就没得玩了,说不定身家性命都不保。

  此时陆承启再次化身巡捕官,身着官服在集英殿中巡视一番,顺便查看一下他的士子答卷。在这些人里面,他发现了两个熟人。一个是大才子苏轼,一个是前太师公子,杨泓。他特意查看了两人的答卷,发现两人的眼光都极其相似,都道出了土地兼并的危害,提出了一些有可行性的办法。可惜这只是杯水车薪,达不到根治的目的。陆承启暗中摇了摇头,心道:“都说阶级不同,还是阶级的矛盾啊!这些考生成为了举人之后,已经成为了地主阶级,又怎么会把自己的命根交到别人手里?看来还是得用商业加以引导……”

  陆承启又查看了一番考场,颇为感兴趣的还有一位考生,他用统计的数据,说明了土地兼并的危害,以及富户的为富不仁等事例,让陆承启对他的卷子颇感兴趣。再一看他的考号,原来是算学科省元,陆承启大吃一惊,心道:“学算学的人,也有如此眼光?”

  只可惜此人空有理论,并未提出解决办法,让陆承启心中还是看低了一分。不过相比殿试大多数人,此人的答卷已是算上乘的了。余者不过从历史角度夸夸其谈,大谈周代井田制的好处云云,让陆承启似乎看到了明建文时期的方孝孺,只会夸夸其谈他心目中的文人治国,光复周礼,恢复井田制。空有一身风骨,却毫无实干之才。在陆承启心中,他们已经被黜落了。

  巡视了一番考场,陆承启心中有数之后,便径自走了出去。他心中已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尽快落诸实施。

  而陆承启刚刚出去,杨泓便抬起头来,看着陆承启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的样子,心道:“爹爹说的果然没错,小皇帝胸怀大志,眼光超前,做事又脚踏实地,如此下去,有千古一帝的雄姿。爹爹败在贪恋权势,一再告诫我不得夺权,要顺着小皇帝的心意走。爹爹看人都是很准的,想来不会错。也罢,我杨泓所学多年,不也是为了卖货帝皇家吗?”

  殿试要求所作文章,千字以上。古时毛笔写字不快,一道作文,许多士子用了一个白天,才堪堪写完。全都交卷后,封弥官便糊上了名字,对读官检查誊抄有无错误,便交由初考官、覆考官阅卷了。最终会由详定官确定试卷排名,交由陆承启亲自御笔钦点三甲,或者黜落。一场殿试,才算完整落下帷幕。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