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债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承启没读过兵书,可道理是想通的。军饷是士气的保证,难得纠正了汉人文弱之风,要是说削就削,那些当兵的会怎么想,还有谁敢当兵啊?

  “不可!”陆承启简短而又干脆地拒绝了这个提议,“此事不用再提,军饷只能加,不能减!”

  “可是陛下,要是这样,国库就……”林镇中急了,边说便观察旁边他的老师,徐崇光的脸色。徐崇光眼中也闪过一丝冷光,似乎早有预料一般。只听他缓缓地说道:“陛下,《道德经》有云,‘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古人尚且认为兵者不详,此际又无战事,为何一定要如此多士卒,岂不是徒增国库负担么?”

  “朕尝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难道要等辽国打过来,我们才征兵?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兵非是战时急招,便能形成战斗力的。这个道理,恐怕徐卿比朕更清楚!若无军队庇佑我等,天下百姓安得四海晏然?是以,军饷决不可削!”陆承启斩钉截铁地说道。

  “陛下,那国库空虚,又如何是好?”林镇中抛出了杀手锏,铸币不让,削减军队不让,那还能怎么样?

  陆承启难道有心思开起了玩笑:“不如削减俸禄好了……”

  此话一出,林镇中和徐崇光急得脱口而出:“陛下,不可!”

  “朕开玩笑的……”

  林镇中和徐崇光被陆承启捉弄了一番,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哭还该笑,脸色僵硬地坐着,满脸的尴尬。

  陆承启却心情大好,有条不紊地说道:“朕倒是有个想法,要是做得好,再无国库空虚一说。”

  苏轼做了应声虫:“敢问陛下是什么法子?”殊不知他的做法落入林镇中和徐崇光眼中,更是坐实了他乃陆承启心腹中的心腹,对他更是提防了。二品大员,提防一个九品芝麻官,说出来好笑,可事实上确实如此。

  “朕打算以朝廷的名义,发布大顺国债。”

  “大顺国债,是为何物?”

  陆承启解释道:“国债,顾名思义,便是国家向百姓借债。通俗些讲,便是朝廷向百姓借钱,以税入为保障,为期一到三年,届时本金带利息一同返还。商业在发展,商税屡创新高,还怕朝廷还不起吗?”

  他话音刚落,徐崇光就脱口而出道:“陛下,不可!”

  陆承启皱眉道:“怎么又不行?你给朕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陛下,朝廷向百姓借债,此举闻所未闻!不仅有伤朝廷威仪,且让百姓猜测纷纭,恐三人成虎啊!”徐崇光苦口婆心地说道,奈何陆承启根本听不下去。

  “徐卿此言差矣。朝廷发行国债,能使更多人与朝廷一条心,何乐而不为?国债,亦等同于货币,只是不能流通罢了。至于三人成虎,更无须忧虑。大顺最多的是什么?报纸啊!百姓只要读报,就会知道国债的好处,还担心三人成虎?”陆承启一条条反驳道,听得徐崇光和林镇中大眼瞪小眼。他们只想借题发挥,没曾料到小皇帝居然早有准备,连对策都想好了。

  其实他们高估陆承启,他不过是灵光一闪,听到林镇中说增发铸币时,突然想到还有国债这个利器的。(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