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做起来就碍手碍脚了。

  除此之外,殿试与解试、省试不同,不能“上请”。旧制,在殿试还考诗词歌赋的时候,士子是可以“上请”皇帝的,如果皇帝不想回答,那出题官则要临轩答之。后来,元绶帝觉得这样“往复纷纭,有失尊严之体,且不利于考场公平”便废除了“上请”,下诏“御试题目,皆由礼部印给,士人不许上请,自后进士各伏其位,不得复至殿廷”。

  或许旁人有点难理解,这题目不能污损也就罢了,难道题目有疑问还不能问,这要是理解错了,找谁说去?其实这就是元绶帝的高明之处了,试卷污损不收和不能上请,表明了殿试绝不同于解试、省试,更象征着皇帝权威至高无上,不容考生有丝毫侵犯。

  随着内侍唱诺,殿试正式开考,考试时间为六个时辰。其实也就只有一道题,还是陆承启亲自定的题目。这道题目是从《礼记・中庸》和《孔子家语》中的两则相近的文章,一字不改。

  第一段题目是: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第二段题目是: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第三段题目是:子路问孔子,孔子之言,其学于何处,不配刀剑,其强于何处?

  这两个都是经典的典故,关于学问和强弱的辨析。陆承启出这道题目,其实也就一个意思,什么是真正的强,什么是真正的学问。匡扶社稷固然是学问,那种田种地就不是学问吗?再一个,什么是强。文人很喜欢用这个来辩解,国家到底需不需要军队,需不需要国防。其实三岁小孩都知道,要是没有军队,一个国家凭什么称之为国家?但是这些读书读傻了的文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视国家利益,竟一再打压国家赖以为此秩序的暴力工具,认为其侵害了民众,何其荒谬!

  陆承启为何出这道题?他就是要警醒这些士子,不要再愚蠢下去了,你们不是子路,朕也不是孔子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