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棣,也是一样野心勃勃,势要把蒙古人赶尽杀绝,频繁发动战争,要不是有个勤奋老爹朱元璋夯实了基础,再加上有个理财大师户部尚书夏元吉拆东墙补西墙的话,明朝早就崩溃了。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陆承启不可能不管国力,就贸然发动一场战争的。

  战争,永远都是政治的延续。

  现如今已经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北方一片冰天雪地,根本就没人能在那里生存。逐水草南下的草原人,在外虎视眈眈中原,如何避免大战,不伤国本,才是陆承启最为看重的东西。现如今,女真人、契丹人、蒙古人都开始蠢蠢欲动,边境马匪多如牛毛,其实都是混不下去的异族人在抢掠,弄得榷场都关闭了,没有大军在场,根本不敢开,甚至已经进入了檀州州城内交易,不敢去到长城外。

  长城外的榷场,唯独云内州,有折克行领着一支精兵,也没有哪股马匪敢来。

  只是一味固守,并不是长久之计啊!

  陆承启预感,很快就要爆发大战了,草原人为生存,汉人为保卫家园,这已经处于两个对立面,就看谁的武力更加强大。

  当然,这个计划不可能对冯京说,说了他也不会相信的。这并非陆承启一个人的判断,而是监察司综合所有暗探探报后,得出的结论。如果宣扬出去,非弄得天下震动不可。

  科举改革什么的,不过小道,用来遮掩文官们的眼光,引开他们的注意力,好暗中行事而已。

  陆承启在意的,永远是汉人江山存不存在的问题。北宋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被严寒气温驱赶下,生存意志比汉人坚强得多的草原人,会不要命地南下,南下,再南下。在生存面前,在刀枪面前,文化的抵抗,显得异常无力。

  “能不能将草原人也融入汉人之中?”

  陆承启心中,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只是现在女真人和契丹人还时有摩擦,辽国依然强大,不可小觑,让陆承启不敢放手去施展。

  “陛下,陛下……”

  见陆承启已经魂游天外,冯京小心翼翼地叫唤了两声。

  “哦,朕走神了。对了,刚刚说到哪里了?”

  冯京不想继续科举的话题,要是他应允的话,肯定会被文官视作异类,针对到他致仕下台的。

  “陛下,刚刚说到‘治大国如烹小鲜’了。”

  陆承启饶有深意地看了看他,缓缓地说道:“是啊,治大国如烹小鲜,欲速则不达。冯卿劝谏,朕记下了。如今大顺,国力蒸蒸日上,虽是好事,但也不能不防。”

  冯京一愣:“敢问陛下,防些甚么?”

  “异族人亡我大顺之心不死!”陆承启黑着脸把一干奏折拍在龙案上,怒声道,“边境马匪,已然多如牛毛,如此下去,契丹人从榷场得不到茶布,肯定会磨刀霍霍,再次南犯!”

  冯京目瞪口呆:“这……这……陛下,这不能姑息啊!”

  文官最怕什么?就是蛮不讲理的草原人了。他们吃肉长大的,比吃素的汉人(此时人皆鄙猪肉,只吃羊肉,但羊肉很少,也很少吃鱼,牛肉吃了更是犯法的,所以汉人个头都不高,在米到左右,身体虚弱,不是游牧民族的对手)强壮太多了。虽然他们打扮像个野人,但胜在力大,汉人军队往往一触即溃。

  当然,这已经是元绶时的事了,可冯京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一想起契丹人就浑身哆嗦,无他,被打怕了。正因为这样,正史上南北宋才有那么多主降派。

  “朕也想,只是这些马匪来去无踪,甚难剿灭……”陆承启嘴上是这么说,其实心中早就想调禁军过去,把辽国都占了,来个民族大融合,看你们都是大顺子民了,有得吃有得穿,有牛羊放牧,看你们还怎么还搞不搞事情!(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