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战一触即发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中军阵以步兵为主体。而前、后、左、右四阵由骑兵组成,总数仅有三万骑,显然为中军之辅助力量,主要承担警戒和掩护任务。

  纸上谈兵容易,可超过十几万人的部队,想要如使一臂,又怎么可能?

  在那场战斗,区区四万余骑兵的中军突破,两翼牵制,后方袭扰,生动地给大顺军队演绎了什么叫应接不暇。大顺军队也错漏百出,不到一个时辰,就给契丹骑兵的骑射那机动性完全给拖垮了。

  四万人大败十几万人,一战使得辽国成名,大顺威名扫地。

  要不是边军救援得快,恐怕真的是兵败如山倒。至此之后,没有大顺军队敢驰越长城一步,都是怕了契丹人。

  因此,所谓的“平戎万全大阵”,在契丹人看来完全是一个笑话。

  想想大顺开国两代君主如何英明神武,所到之处望风披靡,为何仅仅到了仁宗一朝,就萎靡成这样?

  究其原因,太祖和高宗,对军队完全是信赖有加,深谙“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的道理,赋予指挥者临阵用兵、布阵之权,对前线将帅的行动不加干预,更不会御赐阵法及阵图遥控作战。

  大顺太祖在将帅出征前虽有指示,但对于实际的用兵过程则一般不予干预。通观太祖朝的战事活动,没有一次御赐阵法、阵图的纪录。如曹彬率军出征南唐时,太祖不仅赋予指挥大权,而且特赐尚方宝剑,“副将以下,不用命者斩之”。在征讨荆湖之役中,太祖心腹李处耘以枢密副使身份为都监,后因执行军纪与主帅慕容延钊发生矛盾,太祖为维护统帅权威,不得不将李处耘贬谪。而在河北、河东前线带兵的将领更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凡军中事皆得便宜”。

  可见,太祖大致遵循了“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的原则,并不热衷御赐阵法、阵图。《武经总要》前集卷七专门记录宋朝所制阵法,唯独没有太祖、高宗两朝的阵法,书中有这样解释:“恭惟艺祖皇帝以武德绥靖天下,于古兵法靡不该通。”由此就可以证明了阵法运用,存乎一心,并不能拘泥形制。

  现如今汉人又布阵了,契丹人就更放心了。虽然汉人军队有四十余万,可契丹贵族军,也有三十多万啊!

  “我认为还是谨慎些好,这些汉军,有些古怪……”一旁的楚国王,突然开腔道。

  旁边的晋王一听,乐了:“楚国王,你是不是先前被汉军打怕了?”言下之意,就是在嘲笑楚国王没用,十万人打三万运粮车,都没打过。

  “那是汉军在故布疑阵,现在谁不知道,汉军的粮草,是分发给士卒的?”楚国王涨红了脸,竭力辩解道,“我犯得着为了一点粮食,用部族儿郎的性命去换吗!”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一旁的留王劝解道,“不如这样吧,楚国王正面佯攻,我和晋王两翼牵制,真正的攻击的方向,在汉军后方。吴王、乌邪王你们去怎么样?”

  “这个好!”众人纷纷拥护,楚国王却眉头紧皱,不置一词。

  “就这么定了,都去准备吧!”留王淡淡地说道,其实他早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了。要是在这场战争中获得声望,招募一些契丹散落的部族不是问题。部族一大,契丹贵族甚至能藐视辽国朝廷。再大些,还能造反,取而代之。有谁能抵抗皇位的诱惑?只要是有权力欲望的男人,都逃脱不掉吧?

  大战,一触即发。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