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先生_予君天下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皆为军镇,战祸连年,是以世人皆以为沧州境内必然百姓贫苦、民生凋敝,实则不然。沧州中南部有四镇处高原上罕见的低洼盆地,耕地、雨水充沛,物产丰富,比之越、琼两州亦不遑多让。大楚开国以来,只在楚辽三次大战之时,沧州曾向朝廷求援过兵马粮草,除此,一众补给皆由此四镇保障。因此,西北境得守,此四镇居功大半……”

  “既是西北边境军镇粮仓和养兵之所,为何只居半功?”堂上渐有学生提问。

  “待日后讲完邕州,你来告诉我为何吧。”袁隽扫了眼萧凌,继续讲课:“我幼年到沧州时住在渝川,就在四镇中的这个位置。”袁隽拿笔在图上一点,“当日亲眼所见渝川情景,与韩先生课上讲的北三镇截然不同。虽然那两年正值楚辽第三次大战……”

  众人了然,那正是舞阳公主和袁参军边境作战之时,袁隽深吸口气,继续道:“但其时,渝川百姓尙能衣食有着,虽比平年紧些,也只征粮征丁之数略多,百姓最热衷的仍是两件事……”

  “什么事?”“练武吗?”众人七嘴八舌。

  袁隽解答:“种地和读书。”

  “读书?”

  “兵荒马乱的,读什么书?”

  “渝川人读书,重史、数两门。当地官吏皆擅术数,钱粮兵马、武器辎重,征多少、用多少,留多少能产多少,多久可再征再用,只要是自己辖内的莫不一清二楚,这是刻在沧州人骨血里的。另有一些读书人在朝为官,于实务上并不突出,但也爱算账,他们一门心思只算一笔账:大楚可否永绝辽患。”

  “这怎么可能?”

  “可能。但代价极大。打残辽部主力、收归边缘小部,圈地建镇、变牧为耕……许多办法我们用过了,但没能让大楚在元沧江以北站住、站稳。究其原因,牵一发动全身。珈蓝山西侧的齐国不会答应,大楚境内尤中原、东境诸州也未必同意。”

  “为什么?”

  恰此时,学钟响起,竟已到散学时间。袁隽收尾:“诸位今后入朝为官,不能样样事都指着上峰告诉你原因。所以,此题便交由诸位自寻答案。若有兴趣,不妨先拟定一种攻辽设想或战后治理方略,然后细细推演是否可行,形成策论。其间若遇任何问题,皆可在我讲学之时提出,也可于课后自到敬世阁查阅史书典籍。在我卸任讲学之责前,只要认为自己的策论已准备妥当,可随时交于我,一同参详。今日讲学,便到此罢。”

  “谢先生!”堂上众人齐声致礼。

  袁隽当先出了崇志堂,身后,萧凌快步跟上,嘴角已咧至失仪态的地步:“可以啊!就一上午,韩济的边地民情课硬生生被你上成了边境军政课,讲得那群没见过世面的傻小子一愣愣的。这半个多月的手记真是没白抄,还有那图画得也极能唬人!安平公主这‘国子学先生’的名头算是稳了。”

  “萧诺一,我厉害吧!”袁隽兀地驻足而问。

  “嗯,厉害!”萧凌带着宠溺的声音突又一变,轻唤一声:“袁祎然……”

  “嗯?”

  “我运气真好。”

  袁隽见萧凌直视自己的神情一派志得意满,心里也很有些得意,粲然一笑,回道:“那可不!”

  萧凌发现,见过此刻袁隽闪亮的眸子和背手阔步而去的背影后,便是大楚今夏酷暑天的日头,其实,也并不那么耀眼了。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