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章 公车百工_汉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近日前来应诏殿试者越来越多,臣渐觉人手不足,担心因此而影响殿试进程。”

  崇政殿,宣室。

  公车令蔡邕正向刘宏汇报征召人才参与殿试之事。

  自从刘宏发布求贤诏并确定殿试事宜之后,殿试已成为朝野最热门的话题。

  相关准备事务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其中,太常陈球专司太学生初试事宜,蔡邕负责初审应诏而来的士人。

  “目前应诏者中可有大才?”刘宏好奇地问。

  “此为目前应诏者名录。”

  蔡邕掏出一张帛书呈递给刘宏,言语间稍显迟疑。

  “或许臣能力有限,暂未发现大才。

  目前前来应诏者皆为居住或游历于京辅之人,只是其中鱼目混杂,饱读诗书者有之,夸夸其谈者有之,胸无点墨者亦有之。

  臣以为尚需增加一轮考核筛选才好,不然仅凭臣等主观判断,万一有所遗漏,使不学无术者进入殿试名单,恐贻笑大方啊。”

  刘宏将帛书随手放在一边,觉得蔡邕所说在理。

  也是他们之前过于高估了一些人的面皮,以为只有真正有点才学的人才敢于前来应诏,那样即使有少数自命不凡之人也不妨碍大局。

  没想到无自知之明者也太多了点,或许有些人根本就是来凑热闹或者捣乱的。

  “卿可有对策?”

  刘宏没有直接说自己心中所想,而是先问蔡邕。

  显然蔡邕早就有腹案,此时不假思索地答道:

  “臣以为不若将所有应诏者先登记造册,然后与太学初试一般,也进行一次笔试考核,笔试合格者方可录入殿试名单。”

  “卿之方案甚合朕意。”刘宏颔首道。

  “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卿可先将所有前来应诏者登记造册。

  然后摸底排查一番,确有真才实学之名士或上书治政良策者可免于笔试,直接纳入殿试名单。

  其余人等均需参与笔试,笔试与太学一并进行。”

  “谨遵陛下之意。”蔡邕道。

  “除京师外,各地郡县进展如何?”刘宏又问。

  “可能时日尚短,各地尚无应诏者到京。”蔡邕有点忐忑。

  “这样可不行。”刘宏手指无意识地敲了敲御案。

  “卿当知道朕对招贤之事寄予厚望,此事在各地反响如何,是否有大才应诏,朕都希望及时得到反馈。若是因为守株待兔而导致功亏一篑,最终恐会让求贤诏与朕成为天下笑柄。”

  “这——”蔡邕也是一惊,忙告罪道:“此为臣之疏忽,还请陛下恕罪。”

  刘宏摆手道:“此事不怪你,也是朕考虑不周,只京师一地就够卿忙了,哪有多余人手关注各地进展。”

  “谢陛下体谅!臣即刻安排人前往各州郡打探消息。”

  “只打探消息还不够。”刘宏缓缓道,“此事虽然已经布告于州郡,但各地方官员是何态度尚不可知,若其不配合甚至于抵触,即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