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九二二章 归来(中)_官居一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聋作哑,原因无它——人人皆有私心而已。

  起义初期,大家还有共同的目标,但当把太监们消灭后,各派就开始争领导权、争地盘,抓住一切机会壮大自己。这种时候,谁都不希望有个强势的领导者出现,使他们不得不把吃下去的吐出来。

  名义上,起义各方的领导者是琼林党人,但没有沈默的琼林党,约束不了泰州派,也约束不了那些富商大豪,更约束不了地方上的官员。大家都乐得没有约束,好多吃多占呢,所以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到现在。

  但这会儿,大家发现,不能再装了,因为东南这个巨大的烂摊子,已经烂到无以复加,再不收拾都得被害死。如果这世上还有个人能收拾的话,那一定是那位威望盖天,智慧无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江南先生了!

  虽然明知道请回这尊佛,就得供一生。但形势比人强,大家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况且以沈阁老的行事风格,大家都会有肉吃的……只是必须让他分罢了。

  尽管一时间,大家并不知道沈默在哪,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先利用利用他。

  从二月份开始,各大报纸上便开始频繁出现‘江南先生’的字眼,试图用沈默这个名字来稳定人心。

  应该说,这一手起到一定的效果,因为民众知道,是这个名字开了海禁,设立了证券交易所、组建了汇联号……可以说,东南能迅速从战后的硝烟走出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使大家的曰子芝麻开花节节高,都离不开这位大人物的贡献。

  而局势开始变坏,正是从这位大人物消失开始……他在,一切都好,他不在,一切都乱了套。那么绝望中的人们,不由开始期待,如果他能回来领导这一切,那么会不会扭转乾坤呢?

  不过首先大家要问一问,他老人家这四年去了哪里?为何会玩失踪呢?总得给大家个交代吧?

  当然,这对掌握了舆论武器的人来说,不是什么问题。

  先是有名士出来说,自己曾在琉球国见过他,并有幸受到他的招待,但对于为何隐居在琉球,先生并不回答,并请他不要透露行踪。现在需要先生来力挽狂澜,名士也就只能说话不算数了。

  正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就有人站出来说,自己是当初护送先生回籍的官兵。当时遇到飓风发生海难,只有小部分人乘小艇逃生,他和先生有幸共乘一船,最后到了琉球。休养一段时间后,他和几个同袍准备回国,先生却不打算离开琉球,并同样也嘱咐他们,不要透露自己的行踪。

  对于内情,这个原先的军官是知道些的,他说:‘先生的随从曾说过,先生在内阁时,因为一些涉及到先帝的秘辛,与李太后成为了死敌。是李太后杀害了先生的父亲,目的是逼迫先生丁忧。怕是在乡里也安排了刺客,就等他回去了。’所以他推测,先生有家不能回,是因为受到了太后的迫害——

  分割——不要一提共和,就说是西方的那套,‘共和’是我们周朝就有的传统词汇,‘共’是多人协同,‘和’是酿酒时调五谷以合众口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多人协同,一起调和大众口味。’用于政事上,就是一种区别于一人读才的多人参与决策的政治。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