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章 出招_汉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能理事,那此时相府一系隐瞒至此又是所谋何事?

  而且再说了,局势到了眼下,前方是进也不能进,退也不能退,撤军自然也不是什么荒唐的事情,与民生息这个理由放到此时更不会是牵强。

  毕竟大汉延续至今,有诸葛武侯一般立誓北伐要挽天下将倾的擎天玉柱,自然也有谨小慎微明哲保身的聪明人。

  孟光的立场不重要,重要的是刘禅大抵明白相府一系的人隐瞒诸葛亮此时的消息的原因。

  无非是在杨仪和魏延之间做出了取舍。

  且说杨仪其人再如何嚣张,性格再如何跋扈,但在相府一系人看终归是自己人,都是丞相府旧人,而魏延呢?

  魏延何人自不用多说。

  更何况魏延不跋扈吗?

  他自持资历深厚连诸葛亮都不放在眼里,会服他蒋琬姜维?

  如果非得在这二人中选一个出来,相府一系的人再不喜欢杨仪,也会选择他而放弃魏延。

  这就是人性。

  这就是政治。

  这无关乎他们是不是蜀汉四相,是不是为了蜀汉大业立下过汗马功劳,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他们身处的位置就决定了他们所思所想,做的决定不可能那么纯粹!

  刘禅心里五味杂陈,说白了,比任何人都清楚的刘禅,此时才醒悟过来,这才是他要面对的东西。

  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还有这些活生生、能喘气的人!

  心情复杂的刘禅扫视了殿内几名要员……只见被点名批评的董允面色铁青,对孟光怒目而视,一副恨不得当场宰了他的样子;正主蒋琬倒是颇有城府,面上没有表示出来,只是眼神里透露的忧虑之色却瞒不过有心的刘禅;卫尉陈震默然不语,老神在在;始作俑者孟光其人面不改色,更不理睬对他怒目而视的董允;中领军向宠面色难看,他也是相府一系的人;光禄勋向朗面无表情不知道在想什么;另一位侍中郭攸之老老实实,连头都不抬......

  “孟公此言就不必说了,岂能因些许的流言怀疑就擅杀国家大臣?至于撤军.....”看了一会,刘禅忽然再笑:“蒋卿,你是相府长史又是抚军将军,你觉得此时撤军可行吗?”

  “陛下,大军出征在外焉能说撤就撤?”蒋琬头皮一麻,赶紧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敬行礼。“臣以为不可。”

  “不错。”董允也当即出声反对。“陛下,无故撤军之事可一不可二也。”

  刘禅被怼了一句,倒也没生气,而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可是大司农此言,我觉得挺有道理啊。”

  “这......”性格刚直的董允一下不知道说什么了。

  他就是再刚直,此刻也不可能再度怼回去。

  因为那毕竟是天子,是皇帝。

  须知自从始皇帝弄出皇帝这个玩意后,这玩意理论上就拥有了对法理法统、世间万物的最高解释权,最高审议权和最高决定权。

  而且有汉一朝,朝堂风气虽不算严苛,可作为臣子,董允又怎敢接二连三的把话怼在某天子脸上?

  蒋琬面色几度变化,却只能带着惶恐上前出言襄助:“陛下,为了此次出征北伐,丞相夙夜不寐,枕戈待旦筹备了三年之久,又有渭滨屯田之策,粮草充足,军纪严明,上下皆敢死战不退,且丞相临行前也与臣言之,此次北伐事关国运,切不可因为一些小事使得诸般辛苦毁于一旦,不然国运动荡之下,焉有完卵?望陛下明鉴。”

  “是这样吗?”

  刘禅怔了怔,似是被说服的样子。

  “正是如此!”董允赶紧再答,做出恳切的样子。

  相府一系的人也纷纷点头赞同蒋琬刚才所言。

  “那撤军一事就暂且算了吧。”刘禅还是一副从善如流的样子,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听,然而其人话锋一转,将还没来得及松口气的蒋琬等人差点惊得原地去世。

  只听刘禅随意言道:“那朕想要去前线看望一下相父这总可以吧?”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