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会试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钱的寒门占据了绝大多数,一般都骑驴进京住在驴蹄子胡同。

  相传,有一次会试时一个穷考生因没有钱,走着进京只得住到老人胡同的一位老人家,在科考的前三天忽降雨水,胡同地面成河,有大鲤鱼出现,后这位穷考生竟考中了第一名“状元”。

  从此,老人胡同名气大振,以后考生们又纷纷住到老人胡同,想借运高中,胡同也改名为“鲤鱼胡同”,有鲤鱼跃龙门之意。

  到了现在这崇祯十九年,经过朝堂议定,有关政策陆续出台,不少私设会馆性质的旅馆都陆陆续续被兵马司和顺天府衙门强令迁到南城,继而在宣武和崇文一带又出现很多会馆。

  与前者不同的是,这些新出现的会馆多为官办,为前来赶考的士子们提供食宿和一些经济上的支持,相当于朝廷资助教育事业。

  在贡院至公堂,倪元璐、方逢年、冯铨和张瑞图四名崇祯皇帝钦定的主考官早已落座,其余十几名同考官也是各自摆放桌椅分级落座,整场都显得异常肃穆。

  看着众考生拜槐而来,四名主考官计议几句,最后是由张瑞图起身指向旁侧小屋,正色道:“本官为陛下钦点此次会试主考,开考之前,有些话要提醒诸位。”

  “此次会试,成规如同以往,击鼓为令,点香计时。”

  “诸位士子都还年轻,今后还有的是机会,莫要因小失大,铤而走险,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言罢,张瑞图心道自己算是仁至义尽,咳咳几声,继续道:

  “本官宣布,此次春闱,正式开始,落座应试去吧!”

  士子们纷纷行礼作揖,齐声喊道:“学生知道了。”

  话音落定,士子们开始按照之前分配好的座位和场次陆续入座,在他们的考棚之中,早有贡院的官员将考试有关用具尽数备齐。

  东西也不多,一间考棚,一盆炭火、一支蜡烛,便是全部了,今后的三日中,他们吃睡都将在这小小的考棚里。

  夏完淳告别瞿昌文,寻到自己的考棚,深吸口气,伸手推门走了进去,见到内中布置之简略,也是叹了口气,摇摇头坐在位置上开始观卷。

  他没看几眼,却忽然听到考棚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却是一个誊录所的小太监走过来,用锁头从外面死死锁住了自己的考棚。

  这也是考虑到士子之间互相串换答案,使考试无法真实明显的反映出每个人的真才实学,按规矩来说,本来会试规定要连续被关十几天。

  一份试卷,士子进去之后,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五六小时肯定就会做完,那个时候考试的士子一没书籍可以阅读,二又不像现代那样有手机可以打游戏,那他们做什么?

  无非就是睡觉、发呆而已。

  历史上,贡院年年修缮,在永乐、嘉靖、万历三朝时又各自经过一次从头到脚的整改,然而失火之事依旧层出不穷,其中一个较大原因,就是闲来无事的士子不小心打翻火烛或炭火,从而酿成失火大错。

  虽然贡院外处处都有大水缸,但就以这个时候而言,一旦起火便很难扑灭,再者说来,贡院九千多间考棚,也并非时时刻刻都有人紧盯,一旦生火,很难第一时间得知。

  更何况,因为一次考试让士子们过半个月狭小的牢狱生活也不尽人道。

  所以此次会试一个比较大的改革便是,三场会试,每场为期三天,结束后士子都可以回去休息准备几日,再来参加下一场的会试。

  这样既保证了士子有充足的精力应对考试,又把火灾的危害降到最低。

  要知道,一旦贡院起火,重建那几十近百万两的白银还是轻的,更为严重的是人员损伤和一些书籍因此而损毁,那种价值是无法弥补的。

  请收藏:https://m.uzsy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